國庫和趙禎小金庫積攢的錢財中的兩成半有多少?
數千萬貫。
大宋之所以敢兩線開戰,大宋之所以敢跟遼皇耶律隆緒長期消耗下去,就是因為在此次的戰事當中,大宋投入了遠超黑汗國、青塘、遼國三大勢力的錢糧。
將士們、臨時徵調了一小部分民夫,以及俘虜們的口糧,從頭到尾就沒有一點兒短缺。
戰後,朝廷恐怕還要支出一大筆的賞賜。
數額恐怕會十分龐大。
因為大宋此次對陣的敵人足夠多,參與到其中的將士們足夠多,所以建立的功勞也足夠多,賞賜的數額自然也足夠大。
比如有人藉著此次的戰事,獲封為爵。
那朝廷在封爵的同時,就得賜下相應的賞賜。
田產、宅子、僕人、賜錢等等,都不可缺少。
畢竟,人家憑藉著戰功獲爵,朝廷就乾巴巴的賜給人家一個爵位,其他的什麼也不給,明顯不合適。
在朝廷賞賜了功臣以後,國庫裡的錢財恐怕還要大幅度縮水。
趙禎考慮在此次大戰結束以後,立異姓王,準備將他們分配到貧寒的地方去當諸侯。
到時候少不了又得厚賜一番。
不然人家不一定肯去。
國庫的錢財肯定會跟著再此縮水。
剩下的錢財,還要應對朝野上下的一些不時之需,根本沒辦法滿足遷都的時候入不敷出的消耗。
所以在趙禎眼裡,幽州城並不是一個可以令他滿意的都城。
相比起來,趙禎更傾向於江寧府的金陵。
因為金陵足夠繁華。
金陵等地又是南方的經濟中心。
汴京城的經濟中心往金陵經濟中心轉移的話,是一個增磚添瓦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重建的過程。
所以遷都到金陵的話,趙禎不需要多準備錢財應對入不敷出的局面。
寇季看到了趙禎的遲疑,也猜出了趙禎的心思,但他卻沒有多言,更沒有諫言趙禎非選幽州城定都不可。
現在戰事未定,他也就隨口一說,現在趙禎心裡埋一顆種子,沒必要強迫趙禎做選擇。
而且,幽州城的賣相確實不好,周邊其他地方的賣相也不是很好。
趙禎不喜歡幽州城,也在清理之中。
畢竟,大部分人都喜歡去繁華的地方,沒幾個人願意待在窮鄉僻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