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特地在幽州城內提出了遷都的事情,趙禎自然而然的覺得,寇季是想遷都到此處。
寇季緩緩點了點頭。
趙禎遲疑了一下,“遷都可不是一件小事,汴京城內的利益盤根錯節,朕若是遷都的話,恐怕要影響到汴京城內所有人的利益。
到時候汴京城上下,都會反對朕。”
雖說汴京城是祖宗定下的都城,可是趙禎卻覺得汴京城不適合當都城。
汴京城地勢低,又毗鄰黃河。
幾乎可以說是三年發一次小水,五年發一次大水。
每次黃河氾濫,對汴京城而言,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一旦災難降臨,朝廷需要付出的很多。
朝廷需要出錢維持災後重建工作,還需要出錢賑災。
由於汴京城是大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所以一旦發了水災,汴京城就會現如短暫的封鎖狀態。
大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首腦,會陷入到短暫的癱瘓狀態。
造成了後果十分嚴重。
往汴京城發一次水,當年的稅收收入,就得拿出最少一成用於應對汴京城水災以後出現的各種弊情。
最重要的是,一旦發生了水災。
受苦的總是朝廷和百姓。
那些豪門大戶不僅不會受苦,還會在水災過後,大發國難財。
水災過後,地壟被掩埋在淤泥之下,豪門大戶可以肆意的侵佔百姓的良田。
水災過後,一些房屋、商鋪被沖垮。
豪門大戶也會借巧取豪奪。
大宋在汴京城定都數十年。
苦了朝廷、苦了百姓,卻獨獨富裕了那些豪門大戶。
趙禎已經逐漸的看清了豪門大戶的秉性。
所以他不願意讓豪門大戶繼續趴在朝廷身上、趴在百姓身上,敲骨吸髓。
所以遷都,他並不反對,反而還十分贊成。
祖宗成法之類的東西,在他這裡不管用,也沒辦法對他形成任何思想上的束縛。
畢竟,現在的他,在文治武功方面,已經隱隱超過了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