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趙禎的話將,我大宋將士辛辛苦苦收復了燕雲,官員就應該由我朝廷派遣。
而不是用那些投降的舊臣。
他們在遼國的時候,魚肉鄉里、殘害百姓。
如今燕雲光復了,還要繼續用他們魚肉鄉里、殘害百姓?
那收復燕雲有什麼用?
朝廷除了版圖多了一塊外,並不會得到什麼大的好處。
百姓們亦是如此。
反倒是那些狗腿子左右逢源,吃的腦滿腸肥的?
憑什麼?
正是因為有這個用人的理念在,所以趙禎堅持給燕雲十六州派遣新的官員。
只是,君臣二人坐下來謀劃了一晚上,才發現。
大宋目前的官員貌似不夠用。
一下多出了十一州之地,大宋需要派遣的官員多達數萬。
趙禎和寇季盤算了一晚上,滿打滿算才湊出了一萬人而已。
趙禎突然覺得自己這個皇帝當的有點失敗,居然會出現沒人用的局面。
寇季則覺得此事十分可笑。
有宋一朝,官員群體數量龐大,一直是一個巨大的禍患。
如今,大宋的官員居然出現了不夠用的局面。
“朕是不是該激動一下,開一個恩科?”
趙禎在思量了許久以後,突然開口詢問寇季。
官員不夠用,就加開恩科,這是朝廷增加官員最直接的手段。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不太妥當……如今我大宋的官員選才十分嚴謹,官員在出仕之前,最少要經歷三年佐官的歷練。
就算現在開恩科,挑選出的進士三年以後勉強才能用。”
趙禎盯著寇季道:“那你說說,從何處去選官?”
寇季沉吟了一下,“挑選一些大吏出仕……一些在蒙學內表現的出眾的蒙學先生,也可以令其出仕,擔任衙門中的一些判官、推官等副職。”
挑選出眾的蒙學先生出仕,趙禎倒是能夠理解。
蒙學先生再應徵入蒙學的時候,趙禎就向他們承諾過,只要他們任教到了一定的期限,就許他們出仕。
趙禎現在令他們出仕,也算是兌現了承諾。
可是任用衙門裡的那些大吏為官的話,趙禎不太能理解。
吏和官,完全是兩個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