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先行謝過了……”
包拯不輕不重的說了一聲,目光開始四處打量。
打量什麼呢?
打量一會兒跑路的路線。
萬一對方人多,情況不對,他肯定得跑。
寇季和范仲淹見此,略微一愣。
二人對視了一眼,相視一笑。
包拯終究是初出茅廬,一些小心思都寫在了臉上。
他二人在宦海沉浮數年,見過各式各樣的人,如何看不出包拯的心思。
二人看破了包拯的心思,卻沒有說破。
二人不再搭理包拯,反而說說笑笑的往瑞安鎮內走去。
一路走到了一座巨大的府邸前,停下了腳步。
之所以沒有前行,是因為府邸前圍滿了人。
一個個皆是讀書人,手裡握著試卷,在寇府別院門前求見寇季。
寇府別院的門房攔著他們,他們就聚在寇府別院門口不肯離去。
他們期盼著寇季能夠出現,能想辦法將自己的文章遞到寇季手裡。
包拯看著了這一幕,有些傻眼。
他可以確認眼前的府邸是寇府別院。
因為他在其中看見了幾個在廬州會館碰到計程車子的身影。
他覺得騙子太大膽了,居然敢帶著他到寇府別院門口晃悠。
汴京城的騙子都如此張狂嗎?
民間對寇樞密那是好評如潮,可包拯身為士子,知道一些官方的訊息,知道寇樞密對惡人下手十分的狠辣。
騙子在他別院門口晃盪,那不是找死嗎?
寇季和范仲淹二人沒有在意包拯的心思,寇季瞧著門口那些投卷的讀書人,略微皺了皺眉頭,道:“投卷的風氣得改改……若是投卷管用的話,那還考什麼科舉?”
范仲淹苦笑道:“話是這麼說,可投卷的風氣改了,以後朝中重臣就會少了一份私收,也少了一次將一些英才納入到門下的機會。
此事奏到了朝堂上,滿朝文臣絕對會反駁的。”
寇季冷哼了一聲,“朝廷既然開了科舉,又為了防止舞弊還推行了糊名的政令,那就必須做到公正。此事我會跟內廷的三位商議,也會奏明官家。”
范仲淹嘆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包拯一臉錯愕的盯著寇季。
聽你話裡的意思,你是寇樞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