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一起到了資事堂。
趙禎並不在。
四人就各自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坐下。
資事堂內留守的宮娥和宦官給四人備上了差點。
寇季在他們將茶點送到了面前以後,吩咐他們先行離開。
他們離開以後,寇季緩緩開口,“此前我們議過,我大宋地方官制和轄地十分複雜、繁瑣。總是會出現那種一個地方三個衙門管轄,而三個衙門互相推諉,都不願意管的事情。
所以,地方衙門職能和地方衙門的轄地必須劃分清楚。”
呂夷簡三人一起點頭。
地方衙門職能不明、轄地不明,所造成的麻煩,他們三人見的最多,所以對此深有體會。
寇季繼續道:“首先是路、府衙門。路衙門和府衙門職權重合的地方是最多的。有路衙門無府衙門,有府衙門無路衙門的地方還好說。
可府和路衙門皆有的地方,兩個衙門之間互相爭鬥,互相推諉,危害十分大。
所以,我當初提議,改路為府,設立府城,統管治下的全境。
如此一來,也不會再出現兩個衙門之間互相爭鬥和互相推諉的事情。
但地方兵馬具體如何管轄的問題,並沒有商量妥當。
所以此事還需要仔細商討。”
呂夷簡沉聲道:“既然已經改路為府了,那府便是地方最大的衙門,自然應該由知府掌管一府的兵馬。”
王曾皺眉道:“一府境內的兵馬,足足有兩三萬之數。知府管得過來嗎?”
呂夷簡道:“有兵曹……”
王曾搖頭,“就算有兵曹,也難以管轄。而且知府若是起了歹心,或者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很容易聚起兩三萬之數的兵馬。
地方兵馬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地方,而不是為禍地方。”
呂夷簡聞言,也皺起了眉頭。
寇季笑道:“這便是需要再參詳的地方。”
寇季繼續道:“州、縣衙門,亦是如此。大縣,堪比一州,職能也有所重合。所以州衙門和縣衙門也必須細化。
府治下,應該是州。
州治下,應該是縣。
如此,朝廷治府、府治州、州治縣、縣治理村鎮鄉。
由上而下,一目瞭然。
中間不會出現職權重合和職能重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