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縣學和府學的錢財,貼補蒙學。
從而達成一個迴圈。
為了確保各傢俬塾不破壞這個迴圈。
往後的科舉考試中,會將學籍納入到其中。
那些家中有私學的,或者是民間學館出來的學生,想要參加科舉,必須入縣學、府學。
民間的私塾會因此大大的減少、民間學館也會如此。
送到他們手裡的錢財,會因此流入到朝廷手中。
地方的那些飽學詩書的先生,想要混口飯吃,也必須進入到朝廷的學府當中。
朝廷不僅可以藉此合理的調配教育資源,還能監督和影響民間的言論。
一舉兩得。
但推行縣學和府學,那是以後的事情。
現階段,沒有收入補貼的情況下,朝廷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方面的錢財。
出去搶錢絕對是一個一舉三得的事情。
一得錢。
二得地。
三得精兵強將。
雖然中間會損失一些兵力。
但相比而言,得到的更多。
錢,寇季不在乎。
寇季看重的是地和精兵強將。
朝廷有了地,就能大肆的移民。
從豪門大戶手裡不斷的抽取他們的佃戶。
豪門大戶為了避免佃戶流失,必須得出血。
大宋朝沒有主奴契約,只有主僕契約。
豪門大戶可沒辦法控制佃戶的自由和生死。
若是朝廷在主僕契約上,再加以約束。
減輕佃戶叛逃的懲罰,加重豪門大戶苛待佃戶懲罰。
那豪門大戶為了避免佃戶流失,還要出更多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