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昌朝和一眾大儒們,能在著書的同時,將百姓們買書的問題也考慮進去,這十分難得。
由此可見,他們中間一大部分人,是真的在為百姓做奉獻,而不是僅僅為了自己成名。
“諸位賢達能為天下百姓考慮,天下百姓應該拜謝諸位才對。”
寇季感慨的道。
一個大儒聽到了寇季的話以後,正色道:“我們著書,是為了推行教化,為百姓謀福,自然不能忽略了百姓們看到書以後的反應。
此前老夫已經派手下的門生,拿著這一疊東西出去找一些百姓們看過,觀察過了他們的反應。
他們在看到如此厚的書籍的時候,一個個眼中都有懼意。
有人或許是因為不喜歡讀書,有人或許是因為書太厚,囊中羞澀的緣故。
但不論是那個緣故,只要我們著出的東西不能被百姓們認同,就說明我們著出的東西存在缺陷。
有缺陷,我們就得改。
不改,我們還不如不著書。”
此話一出,其餘的大儒們紛紛點頭響應。
寇季再次感受到了古人在著書方面的嚴謹和偏執。
寇季鄭重的點頭道:“言之有理……”
說到此處,寇季伸手對賈昌朝道:“將你們著成的草本拿過來我瞧瞧。”
賈昌朝點了點頭,吩咐人將桌上的草本拿起來遞到了寇季面前。
寇季拿起了草本,細細的翻看了起來。
賈昌朝和大儒們著書很細緻,細緻到寇季細細的看了許久,也挑不出錯處。
唯一讓寇季覺得頭疼的就是沒有標點符號,他看著有些難受。
寇季看了許久以後,放下了草本,盯著賈昌朝和大儒們道:“諸位近些日子辛苦了……”
賈昌朝和大儒們聞言一愣,一個個紛紛搖頭。
寇季為何會說這話?
那是因為他在草本中,看出了賈昌朝和大儒們下的苦工。
每一個字,以及每一個字延伸出的詞,意思、出處,他們都註解的毫無差錯。
要知道,考證一個詞的出處,或許很簡單。
可考證許多詞的出處,卻需要花費打量的時間,翻閱大量的書籍。
賈昌朝的年齡不大,可大儒們大多卻是高齡。
他們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草本的編著,每天必然有龐大的工作量。
寇季很在意此事,但賈昌朝和大儒們卻無人在意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