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舉動中,蘊含著的不僅是禮儀,還有一份道理。
一份為人處事的道理。
趙禎在寇季等人停筷子以後,吩咐陳琳將殘羹剩飯撤了出去。
君臣九人在宮娥的伺候下漱了口,才開始聊正事。
趙禎四平八穩的坐在首座上,盯著寇季一行人道:“從太祖定下我大宋兵制的那一刻,到今日,已經過去了數十年了。
數十年時間,我大宋已經變得不同了,可兵制卻從沒有改變過。
如今我大宋幅員遼闊,治下添了數十州之地。
各地兵馬鎮守的轄地,也有了巨大的變動。
太祖定下的兵制,適合以前的大宋,卻不適合現在的大宋。
所以,朕召集諸位愛卿入朝,準備商議商議此事。
朕決定變一變我大宋的兵制,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呂夷簡在趙禎話音落地以後,主動開口道:“臣贊成官家的決定,我大宋的兵制確實該變一變了。”
趙禎革新兵制的決心,已經不可逆轉。
為了革新兵制,趙禎可是跟寇季一起,下狠手將所有會阻撓革新兵制的人,挨個的處理了一個遍。
如今軍中上下,但凡是能在寇季和趙禎二人面前說上話的,無人阻撓此事。
軍中上下的武臣們都不阻止此事。
文臣們縱然有想法,也不可能跳出來跟趙禎和寇季二人死磕。
因為趙禎革新兵制,並沒有動他們盤子裡的肉。
他們反對此事,不僅討不到好,反而還會被趙禎和寇季盯上。
所以他們沒必要反對。
呂夷簡深知此事不可逆轉,所以不可能跟趙禎唱反調。
非但不能跟趙禎唱反調,還得努力的幫著趙禎完成此事。
因為大宋的兵制革新,若是成了,大宋的兵馬因此變得能征善戰了,那也有他呂夷簡一份功勞在裡面。
別看此事是趙禎和寇季在主導。
但他呂夷簡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但凡是在他出任宰相期間,大宋朝出現的大功德,都有他一份功勞在裡面。
“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