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潘承裕所說的那樣。
石元孫叫嚷著說,能調動二十五萬人馬,可最終能跟著他們一起作亂的,不過兩萬多而已,甚至有可能連萬也過不了。
石元孫想要藉助更多的兵馬作亂,唯有假傳命令。
以剿匪、剿滅叛亂、勤王等藉口,領著兵馬作亂。
關鍵是,他還不一定能成功。
因為軍中坐鎮的監軍、推官、文書等人,一定會讓他出具兵符、印信、令箭、詔書之類的東西。
一樣也拿不出來的話,監軍、推官、文書等人,絕對不會聽他的。
不僅不會聽他的,還會告訴軍中上下的將士,讓他們也不要聽石元孫的。
除非是將士們自願跟著石元孫作亂,不然石元孫很難調動將士們。
大宋完善又嚴苛的監軍制度可不是蓋的。
監軍制度就像是一個緊箍咒一樣,牢牢的套在軍中所有人身上。
隨時都能將你禁錮的死死的。
此前寇準精簡天下兵馬,引起了兵變。
那是因為寇準的舉動,影響到了軍中上下的利益,其中就包括一些當了一輩子的兵,不知道離開了軍伍以後,還能不能活下去的將士。
寇準動了將士們的飯碗,將士們要保住自己的飯碗,有了作亂的想法。
軍中將校們為了保住自己的那份兵血,也有了作亂的想法。
上下都有了作亂的想法,才會出現作亂。
監軍在這個時候,就會第一時間被殺了祭旗。
若僅是軍中將校有作亂的想法,將士們卻沒有。
那麼軍中將校想作亂,難度很大。
過不了將士那一關,也過不了監軍那一關。
石元孫想作亂,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這兩關。
除了騙,似乎沒有其他的法子能夠過的了這兩關,所以石元孫肯定會採取欺騙的方式。
但這樣的方式並不長久,也很容易被拆穿。
曹、李兩家,在趙禎清查往年軍餉去留的時候,為何果斷的選擇了捨去利益。
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兵變的難度太大。
所以才會果斷向趙禎服軟。
兵變真要是容易的話,曹、李兩家未必那麼容易服軟。
當然了,除了兵變難度大的原因外,還有身處在富貴中,不願意再為了富貴去冒險的原因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