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是寧邊軍、鎮北軍,那都是藉著晉寧軍、綏德軍的跟腳建立的。
火山、保德兩軍雖亡,但是他們數量不多。
晉寧軍、綏德軍此前也並非滿編。
但寧邊軍、鎮北軍,卻是滿編。
差出來的數量,也被補足了。
橫山軍雖然收編了一部分的折家軍,也收編了一部分銀州守軍,但橫山軍是一支新軍,並沒有藉助其他有番號的兵馬建立。
折家軍雖然厲害,但是在藩兵之列,並沒有納入到大宋的兵馬編制中。
銀州此前的守軍,只是銀州團練,並沒有正式的番號。
他們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協助折家軍,守衛長城。
寇季算是將他們正式的納入到了編制。
大宋的團練,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
有重兵坐鎮的地方,團練的名頭會加在地方鎮軍身上。
其目的就是為了多給軍中安插幾個官員。
沒有重兵坐鎮,卻又十分緊要的地方,才會設由州府衙門掌管的團練。
軍餉一直是由衙門派發,而不是跟其他兵馬一樣,領朝廷派發的正規軍餉,所以不納入兵額之列。
可以說大宋的兵制、官制,十分的複雜。
猶如一團亂麻。
一些官員有時候都會被那複雜的兵制、官制弄迷糊,更別提民間的百姓。
也是因此,才造就了大宋冗官冗兵嚴重。
總而言之,即便是經過了一次裁減,大宋的兵馬數量依然龐大。
並且大部分兵馬都屯駐在北方。
趙禎一口氣要將北方的兵馬全部拉到西夏去,寇準自然被嚇了一跳。
王曾見寇準被嚇住了,便趕忙道:“官家這是在胡鬧,北方的兵馬全部被調遣到西夏去,每日裡人吃馬嚼的,要耗費多少?
官家此去西夏,又會待多久?
他若待的時間長了,國庫裡的錢財吃不住。
更關鍵的是,數量如此龐大的兵馬,去征討西夏,得不償失。
打遼國都夠了,更何況打一個小小的西夏。
而且,曹瑋如今在燕雲之地跟遼國征戰,隨時都有可能想朝廷求援。
官家若是將兵馬全部拉到西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