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人自然能借機謀劃一二,取得戰事的勝利。
可此次曹瑋征討燕雲,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挪。
遼人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機。
所以只能選擇跟曹瑋硬碰硬。”
寇季知道了其中的關節,冷哼一聲,道:“我大宋的國力,比遼國要高出數倍。遼國跟我們比拼國力,那是在找死。”
高處恭丟下了手裡的文書,撇撇嘴道:“我大宋的國力是比遼國高,可能不能取勝,卻不好說。”
寇季眉頭一凝,看向了高處恭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高處恭嘆了一口氣,道:“我大宋,並非誰的一言堂。遇到了事情,需要滿朝文武商量。這人多了,心思就雜了。
有人會支援曹瑋跟遼人耗下去,有人自然不會支援。
隨著曹瑋消耗的國庫的錢財越多,反對的聲音就越大。
等反對的聲音徹底蓋過了支援的聲音的時候。
曹瑋恐怕就沒辦法繼續跟遼人耗下去了。
反觀遼國,國力雖然不如我大宋。
可遼皇耶律隆緒可以決斷遼國所有的事情。
只要是他認定的事情,誰也不能反駁。
只要他一心跟曹瑋耗下去,那麼遼國上下就算砸鍋賣鐵,也得支援他。”
寇季聽到了高處恭這話,眉頭凝的更緊。
他清楚高處恭不是在危言聳聽。
他在朝堂上混跡了這些年,多少知道朝堂上官員們的德行。
朝堂上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特立獨行,喜歡跟其他人作對。
一些人為了博名望,博功勞,就是喜歡幹出一些博人眼球的事情,就是喜歡幹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
比如,當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覺得,跟遼國決戰到底,才能讓大宋富強的時候。
就會有人生出不一樣的想法。
他們可能會覺得,止戈、求和、馬放南山,才會讓大宋變得更富強。
只要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呼,一些想要追求功名利祿的人,就會緊緊的追隨在他身後。
政見不合四個字,便是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