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朝廷將自己功勞算在自己兒子頭上,寇季沒有異議。
仔細的觀看完了公文,確認了沒有疏漏以後。
寇季派人將公文傳達到各部,命令各部的主官,將朝廷封賞各部的命令傳達下去。
該升官的升官,該加賜錢財的加賜錢財。
在賞賜這一方面,寇季從來都不喜歡拖著。
將捧日軍將士、民夫們的封賞公文傳達下去以後,寇季拿著張元的封賞公文,陷入到了躊躇當中。
倒不是朝廷對張元的封賞太過苛刻。
相反,朝廷對張元的封賞十分豐厚。
出手就是一個五品官。
直追當年的角廝羅。
當年的角廝羅,沒有完成青塘的一統,也沒有徹底掌握青塘的權力,但在名義上,卻是青塘共主。
名義上掌控著堪比西夏的龐大領土。
即便如此,朝廷也不過賜予了他一個五品官而已。
張元就不同。
張元所在的元山部,從無到有,部族的族眾,大多數是路上撿的。
轄下唯一統治的一座城池,也在寇季授意下,主動放棄。
可以說,張元所在的元山部,就是一個三無部族。
即便如此。
朝廷仍然願意賜封張元一個五品官。
可見朝廷對於張元在西行路上幫助大宋建功立業的功勞,十分認可。
對於張元而言,有了朝廷的青睞,有了朝廷的認可,以後他再跟朝廷打交道,就會省去很多麻煩。
對於張元,對於元山部,朝廷的賜封,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可對於寇季而言,並不算是一件好事。
朝廷越是看重張元,張元以後走到檯面上的機會就越大。
暴露的機會也就隨之變大。
更重要的是,一旦朝廷賜封張元的公文,送到了張元手裡,那麼張元就再也沒有回頭路可走。
寇季亦是如此。
一旦被人挖出寇季和張元二人中間存在著主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