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被分派的了六部。
六部的權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強。
除了兵部外,其餘五部,成了完完整整的實權衙門。
六部成了除內庭、樞密院外,最大的實權衙門。
除了朝廷的制度上的變化外。
官員上面的變動,也是巨大的。
八王趙元儼叛亂,牽連到其中的官員多不勝數。
劉娥在背地裡謀劃,牽扯到的官員也不在少數。
這些官員被清除以後,朝堂上空下了許多的空位。
在寇準主持下,朝堂上的官員做了一次大的變動。
高處恭,因功被授為樞密使,接替了曹利用的職位。
薛田撿到了一個便宜,補入到了內庭,成為了參知政事。
張知白被從南京調往到了汴京城,擔任禮部尚書。
寇季被調往了吏部,擔任權吏曹尚書。
原吏部尚書王欽若被斬,吏部並沒有尚書,所以寇季這個權吏曹尚書,算得上是吏部最大的執掌者。
王曾仍舊擔任刑部尚書。
戶部尚書一職,則是由原江寧知府、集賢殿大學士張士遜出任。
工部尚書一職,則由工部侍郎王雲升出任。
讓寇季意外的是,兵部尚書出現了極大的變動。
寇季願意為,曹瑋會在兵部尚書的職位上一直坐下去。
卻沒料到,朝廷把曹瑋升遷到了樞密副使的位置上,高高掛起。
兵部尚書由李昭亮出任。
寇季細思了一下,明白了朝廷這麼做的用意。
在曹家表了忠心以後,寇季一力推薦之下,曹佾坐上了一字交子鋪管事的位置上。
曹皇后在寇準推薦下,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六宮之主。
曹家的勢力一下子變得十分龐大。
朝廷自然需要出手制約一下,避免曹家勢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