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心裡有了主意,就暗地裡派遣寇忠,派人去保州,招攬了一批人去做此事。
就在寇季為一字交子鋪忙活的時候,朝廷也沒閒著。
春闈過後。
又經過了兩個月的折騰,有關於將禁令化為國法,以及廢除官員坐轎子的事情,終於落下了帷幕。
寇準三人在將禁令化為國法的事情上,態度異常的強硬。
幾條保密的律法,在寇準三人強硬的態度下,正式寫入了大宋朝的律法內。
對於觸犯了律法的人的懲罰,遠比之前傳出的懲罰還要狠。
洩密者,無一例外,皆斬。
輕則只斬惡首,重則株連三族,並且禍遺三代。
幾條律法推出以後,舉國譁然。
文臣、讀書人們瘋了似的往汴京城裡湧,想要用他們的努力,讓朝廷廢除這幾項律法。
寇準三人卻沒有再縱容他們繼續鬧事。
血淋淋的數百人頭掛在了西城門處的菜市口以後,就再也沒有人為此事鬧騰。
那些文臣、讀書人們還想背地裡引導著百姓們鬧事。
但寇準三人先行一步,派遣驛站裡的傳令軍卒,拿著有關幾條律令的榜文,奔走在大宋朝每一個角落,將朝廷新定的律法條令,一字一句的告訴了天下所有的百姓。
那些文臣、讀書人們剛剛蠱惑完了百姓,還沒等百姓們鬧事,謠言就不攻自破。
朝廷此次推行的政令,並沒有觸動誰的利意。
只是對文臣、讀書人們著書立說造成的障礙。
文臣、讀書人們憑藉著謠言,煽動著百姓們鬧事,可當朝廷向天下人宣告了事情的真相以後,百姓們自然不會盲目的敬從。
朝廷又殺了一批人,藉此作為警告。
那些文臣、讀書人們自然沒有辦法鬧下去。
無法藉助朝廷的機密去著書立說揚名,只是少了一個揚名的途徑而已,還犯不著讓他們堵著性命去跟朝廷作對。
但他們心中仍舊不痛快,暗地裡沒少給寇準三人使絆子。
寇準三人在這個時候,丟擲了准許了廢除坐轎的政令以後,文臣、讀書人們才搖旗硒鼓。
在他們眼裡,寇準三人之所以答應了廢除坐轎,那是在向他們服軟。
給他們遞臺階。
他們自然而然的順階而下。
兩樁麻煩事處理完了以後,已經到了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