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為了征服范仲淹,搬出了范仲淹的名言。
卻忘記了,相應的名言,也得有相應的地位、相應的學識為基礎,才能說得出來。
華州沒什麼大儒,也沒有辭仕的高官隱居。
怎麼可能有人張口‘天下憂’,閉口‘天下樂’的。
縱然有一些遺賢,也只會以田園為魂,以山川為魄,以民間百態為骨。
而不是以天下。
“回府……”
寇季的話,對李迪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李迪現在滿腦子都是寇季那句‘他們想要什麼’。
哪還有閒心思拽住寇季刨根問底。
歷來掌權者理政,皆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在理政。
掌權者們對待百姓們的態度出奇的一致。
我覺得你需要什麼,就給你什麼……
我覺得什麼是為你好,就該這麼做……
縱然掌權者不知道百姓們想要什麼,也不會去詢問百姓們的意思,而是自己在哪裡暗自揣測。
從沒有人去問一問百姓,他們想要什麼。
那些整日裡錦衣玉食的朝臣們,見到了轎伕們抬轎子的時候很累,像是牛馬一樣累,便上書朝廷,讓朝廷廢除乘轎。
他們卻沒有問過那些轎伕們,需不需要朝廷廢除乘轎。
“應該有近九成的轎伕,不會答應朝廷廢除乘轎的……”
李迪心裡嘆息了一聲。
李迪可不是那些不瞭解民間疾苦的人。
李迪祖上為了躲避五代的戰亂,先後移居數次,祖上的家財也因此耗費一空,直到李迪出生後不久,才定居下來。
那個時候李家並不富裕,李迪跟著父母也吃了不少苦,見識過許多民間疾苦。
所以他很瞭解百姓們的心思。
人的先活著,才有資格去追求尊嚴。
若是活都活不下去,還談什麼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