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他年齡不夠,資歷又淺,縱然趙禎強行擢升他入內庭,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
甘羅十二歲拜相的事情,發生在秦朝,卻不會發生在大宋。
所以到時候擺在寇季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三條路。
一條辭官。
一條外調。
一條轉文為武。
可是無論那一條,都不是寇準想看到的。
他如今和王曾、李迪三人狠下殺手,得罪的人不計其數。
他若死了,李迪、王曾也死了,寇季外任在外,又或者縮在樞密院,那還不任人宰割?
所以在他得知無法制約寇季升官的時候,就和王曾、李迪一起給寇季謀劃了一條完整的路。
讓寇季在管勾工部主事的位置上,多磨一些資歷、功勞。
然後等他卸任,或者死了以後,藉著朝廷的恩榮,把寇季遷任到刑部尚書的位置上。
然後讓寇季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上磨練幾年,混一混政績、年齡。
等到年齡足夠的時候,再由王曾、李迪二人推舉,引他入內庭。
如此一來,也不需要擔憂任何人挑他的資歷和年齡的問題。
等王曾、李迪二人死了以後。
寇季就能一躍成為平章事,掌管大權的同時,也不用懼怕任何人,還能護佑李、寇、王三家。
寇季猜透了寇準的心思,卻沒有講話。
因為寇準三人既然沒能同意他遷任工部尚書,那麼必然還有後話。
不然寇準絕不可能說出那句,趙禎對他是真的好的話。
寇準不知道寇季已經猜透了他的心思,他盯著寇季疑問道:“你可埋怨老夫阻止你升任工部尚書一職。”
寇季攤開手,淡然笑道:“我現在手裡的職權,跟工部尚書有區別嗎?”
寇季一句俏皮話,打消了祖孫二人之間的凝重的氣氛。
寇準失聲笑道:“你能如此想,也不枉費老夫一片苦心。”
寇季笑問道:“所以……官家後來跟你們鬧了?”
寇季也只是隨口一說。
畢竟以趙禎的身份,耍性子的話,有點不合適。
卻沒料到,寇準苦著臉點了點頭。
“是啊!官家跟老夫三人鬧了。他也沒哭沒喊,沒撒潑打滾。只是老夫三人遞到他面前的奏摺,他一本也不看。
不僅不看,還在老夫三人教導他理政的時候,對老夫三人不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