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寇季翻到了代州管勾常平司公事的奏疏,在裡面發現了遼國購買糧食的痕跡。
“代州……”
寇季盯著寇準,沉聲說了兩個字。
寇準揚起了手裡的奏疏,低聲道:“唐州……”
“……”
“忻州……”
“……”
“鄧州……”
“……”
隨著祖孫二人不斷的翻閱,一份又一份的奏疏被翻閱了出來。
最終,十一份奏疏,擺在了寇準祖孫二人面前。
寇準盯著這十一份奏疏,咬牙切齒的道:“算上淮南、江浙一代,整整十八個州,整整十八個州的糧食,被耶律隆緒買走了小半。耶律隆緒這那是要購買軍糧,根本就是想借機在我大宋鬧事,讓我大宋無力插手他和李德明的戰事。”
“嘭!”
寇準一拍桌子,惱怒道:“從一開始,他就對我們大宋下了狠手。老夫還以為他要跟我大宋和親,是為了示好。
如今看來,人家分明是憐憫我們。
憐憫我們大宋滿朝文武,憐憫我大宋有一幫子蠢笨如豬的文武大臣,憐憫我們到了年關還沒發現他的意圖。”
頓了頓,寇準又罵道:“還有那些奸商,他們一定是嗅到了耶律隆緒從我大宋抽走糧食,所以暗地裡跟著他一起屯糧,趁機謀取暴利。
耶律隆緒抽走的糧食雖然數額巨大,但還不足以讓淮南、江浙一代造成這麼大的糧荒。”
寇季盯著桌上的十一份奏摺,沉聲道:“耶律隆緒身邊大概有精通商道的人,此人必定熟悉我大宋商人的品行。
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敢買走大量的糧食,讓那些商人嗅到了賺錢的機會,所以才藉機屯糧。”
“嘭嘭嘭!”
寇準惱怒之極,把桌子拍的嘭嘭作響,“眼下只有淮南、江浙一代爆發了糧荒,隨後代、鄧、唐等十一個州,相繼也會爆發糧荒。
十八個州一起爆發糧荒,足以震動整個朝野。
到那個時候,誰還會去關注西夏和遼國的戰事。
朝廷縱然要出兵,滿朝文武也會以攘外必先安內為藉口,阻止朝廷出兵。”
寇季咬牙道:“祖父,事到如今,不如大氣一點,讓十八個州,一起開倉放糧,藉此穩定朝野上下的人心。常平倉記憶體的可是朝廷積攢了三年多的糧食。這些糧食要是丟擲去了,糧價一定會直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