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自從寇季入朝以後,就帶壞了這股風氣。
如今別說是尋常官員了,就算是御史言官,在沒有一丁點憑證的情況下,惡意的彈劾他人,也會挨罰。
禮部侍郎算是偷雞不成,還蝕了把米。
在禮部侍郎複雜的眼神中。
寇季答應向朝廷獻上了活字印刷術,並且會在明年開春的時候,將活字印刷術的一應手藝,傳到將作監,再由將作監傳給天下。
之所以選擇在明年開春的時候獻上手藝,也是為了讓寇府的印刷作坊藉此印刷出朝堂上那些重臣的文章、書籍。
現在立馬把手藝獻上去,那如何讓朝中重臣感到優越感?
沒有優越感,他剛討到的人情,豈不是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寇季獻上了活字印刷術這種功在社稷的東西,朝廷也給與了一定的賞賜。
賞賜了寇季一些錢財,加封保州刺史。
刺史在大宋只是一個虛銜,從五品,對地方沒有管轄權,也沒有相應的衙門理政,更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
存粹就是找了一個由頭,給寇季多發了一份俸祿。
滿朝文武中,頂著刺史頭銜的人多不勝數。
也沒見誰盯著刺史的名頭去治理地方。
而活字印刷術的創造者畢昇,只得到了一個將作監甄官署令的職位,從八品,賞十萬錢。
在寇季強烈要求下,朝廷最終決定,在傳播活字印刷術的時候,以畢氏活字印刷術為名,傳播活字印刷術。
寇季沒能幫畢昇爭取到進士一樣的待遇,也沒能幫畢昇爭取到大量錢財的賞賜,他唯一能幫畢昇的就只剩下名望了。
在朝廷賞賜了畢昇以後,按理說大朝會也該結束了。
就在寇準準備宣佈散朝的時候,一道蒼老的聲音響起。
“臣王欽若,有本要奏。”
只見久不上朝的王欽若,老淚縱橫的走出班列,哀嚎道:“臣懇請官家降罪……”
一瞬間,滿朝文武的胃口全部被他吊起來了。
這老貨久不上朝,也沒有去衙門裡辦差,他能有什麼罪過?
寇季在剛才入垂拱殿的時候,看到了這老貨。
只是這老貨裝病裝了快半年了,他也沒在意這老貨。
如今這老貨一開口,寇季感覺到了一絲不妙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