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吏部第二人。
寇季升官的途徑,原本被寇準、李迪、王曾等人壓著,怕他升的太快,到了升無可升的地步。
可如今向敏中以他的仕途,換取親眷的仕途,他們壓也壓不住。
只能任由寇季升官。
透過這一系列的晉升,不難看出,向敏中在朝期間,他的兒子們沒有晉升,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他的原因。
向敏中也看出了這個原因,所以才會屢屢請辭。
趙禎施恩過後,向傳師、向傳範、寇季三人,代表向府內其他被晉升的人,一起謝過了趙禎隆恩。
隨後,便是參知政事人選的議論。
由於向敏中在辭仕的時候,推舉了李迪出任參知政事。
所以不需要庭推,朝廷直接採納了他的推舉,任命李迪再次出任參知政事。
李迪遷任為參知政事,同時仍舊兼任戶部尚書。
在沒找到合適的人選前,他會穩穩當當的坐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
若是以前,李迪能兼任戶部尚書,兼任到他不願意再領戶部的時候。
因為以前戶部沒有權力。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戶部在提刑司被罷黜的時候,多多少少搶到了一些權力。
如今戶部也算是有權力的衙門,必然會被很多人盯上。
相信不久以後,就會有人奏請讓李迪讓出戶部的位置,讓其他人上位。
李迪擔任參知政事的事情議論過後。
朝廷就廣南西路和廣南東路的廂軍裁撤問題,又討論了一會兒。
由於朝廷現後裁撤了北疆、東疆的廂軍,邊陲廂軍裁撤已經成了定局,所以在東南邊疆廂軍被裁撤的時候,武勳們雖然在掙扎,但沒有表現出那麼強烈的抵抗慾望。
不久以後裁撤西疆廂軍的時候,估計武勳們也不會有太大反抗。
看他們的架勢,只要不動禁軍、以及邊疆以外其他地方的廂軍的話,他們不打算在激烈反抗了。
朝廷設立在邊疆的廂軍,其實沒有多大油水可撈。
畢竟常年都會有戰事發生,邊陲的文官們也死死的盯著,偶爾也撈油水,所以他們在邊疆的廂軍身上,撈不到太多東西。
捨棄邊疆的廂軍的油水,對他們而言,雖然痛苦了一些,但並沒有傷筋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