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廂軍的問題敲定以後,文官們笑容燦爛,武勳們如喪考妣。
隨後,便是三司副使上奏,為趙禎此前給出的那些官員們論功升官的問題。
三司副使抱著朝笏出班,奏道:“官家,太師,經我三司核准,官家此前提到的那一批官員,確實有功於朝廷。
其中三人可以調任回汴京,擔任要職,其餘人等可以酌情升遷。”
趙禎聽到這話,心裡恨的牙癢癢,嘴上卻笑呵呵的道:“如此甚好。”
趙禎看向寇準,詢問道:“太師以為如何?”
寇準不鹹不淡的道:“具體官職可有定論?”
三司副使躬身道:“回太師,新平縣令可官升三級,調入豳州知州衙門。
豳州知州,可調任到京兆府,擔任京兆府尹……”
三司副使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
寇準淡然的點了點頭,詢問寇季,“吏部!這些官員在各地的風評如何?”
寇季躬身道:“回太師,根據各地奏上來的風評看,但是沒什麼不妥之處。”
寇準聽到寇季這話,微微挑了挑眉頭,他大概已經明白了寇季要做什麼。
於是乎寇準淡淡的道:“那就由三司出具調任文書,吏部加印,然後派人送往各府。”
“喏……”
論過了升遷的事情,又論了一下雜事。
散朝了。
寇季回到了吏部衙門。
在衙門裡待了沒多久,三司的文書就送了過來。
寇季拿到了三司文書,留而不發。
這些文書,註定了永遠也下發不下去。
寇季可不僅僅是要收拾這些官員,他要收拾的官員很多。
隨著各地官員們的政績、風評不斷的核實,暴露出來的有問題的官員越來越多。
這還是在呂夷簡殺了一群貪官以後的結果。
呂夷簡若是不殺的話,暴露出的有問題的官員只會更多。
以前沒有任吏部,寇季可以假裝看不到這些問題。
如今寇季任了吏部,查出了這些問題,自然要好好整頓一下官場的風氣。
壓下了升遷文書,寇季不再理會此事。
張元估計才剛到新平縣,估計才跟佛頭山上的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