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默契的選擇,什麼話也沒有說。
好官他們不是沒見過,可像是卷宗裡提的這幾個貨,明顯的有些吹噓過頭。
這裡面有什麼貓膩,他們四人心裡也清楚。
卷宗在一眾官員們手裡轉了一圈。
大多數官員都看出了其中的貓膩,畢竟他們其中有一部分人,也是這麼被吹捧上來的,這對他們而言不是秘密。不過他們仍舊假裝在頻頻點頭,似乎很滿意卷宗裡提到的幾個官員。
當卷宗轉了一圈,回到了寇準手裡以後。
寇準捏著卷宗,淡淡的問道:“官家覺得這幾個人當重用,諸位以為如何?”
御史中丞出班奏道:“臣以為,他們都是朝廷的棟樑,當加以重用。”
“臣附議!”
“臣附議!”
“……”
一刻鐘後,朝堂上有半數的官員表示贊同升遷這幾個官員。
寇準聽完了百官們表態以後,詢問趙禎道:“官家以為如何?”
趙禎輕聲笑道:“諸位愛卿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
寇準緩緩點頭,把手裡的卷宗遞給了三司使,道:“那就著三司、吏部,論功呼叫吧。”
三司使接過了卷宗,答應了一聲。
隨後,寇準高坐在椅子上,繼續聽文武兩班的官員們爭吵。
他不時的會插嘴說幾句,給文官們幫一幫腔。
文官們在寇準的幫襯下,罵的武勳們節節敗退。
文官們也學乖了,不再要求一下子裁撤所有的廂軍了。
他們學著寇準的辦法,要求朝廷繼北疆邊陲的廂軍精簡以後,繼續精簡東北、東疆邊陲的廂軍。
甚至還拿出了保州的保塞軍為例,羞臊武勳。
武勳們被迫再退一步,讓出了東北、東疆邊陲廂軍裡面的兵額。
文官們從武勳們身上咬下了一塊肉,就像是獲得了什麼了不得的勝利一樣,歡呼雀躍的離開了朝堂。
自始至終,都沒有幾個人對趙禎提出升遷那幾個官員的事情有什麼疑慮。
也沒有人細細觀察到,在趙禎提出了升遷那幾個官員的時候,寇準四人並沒有表態。
就連寇準吩咐三司給那幾個人升官的時候,話也說的模稜兩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