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敏中再次拱手一禮,笑道:“承蒙遼國皇帝陛下錯愛……”
遼皇耶律隆緒緩緩點頭笑道:“向公快快落座,朕記得昔年承天皇太后招待你的時候,你很喜歡我大遼的梨花白,朕今夜特地讓人備上了上等的梨花白,向公可一定要痛飲一番。”
向敏中躬身道:“多謝遼國皇帝陛下厚賜。”
遼皇耶律隆緒讓人請向敏中落座以後,又對王曾笑道:“王公之名,朕聞名已久,只是一直無緣一見。今日相見,朕要跟王公好生攀談一二。
王公著的《契丹志》,朕一直放在枕邊,閒暇的時候會仔細翻閱,其中有一些不解的地方,還需要跟王公好好探討一二。”
王曾聽到這話,先是一愣,隨後趕忙拱手道:“外臣從未出使遼國,對遼國的風土人情瞭解的比較片面。《契丹志》一書中些許地方,跟遼國國情並不相符。外臣哪敢在您這位契丹共主面前班門弄斧。”
遼皇耶律隆緒擺手道:“王公不必自謙,王公雖然從未到過我遼國,但王公《契丹志》中對我遼國的國情描述,入木三分。
王公僅憑坊間的傳聞,以及些許的典籍,就能著出《契丹志》。
若是讓王公在我遼國盤桓一二載,一定能夠著出堪比太史公《史記》一類的鉅著。”
王曾苦笑道:“外臣哪敢跟太史公相提並論。”
遼皇耶律隆緒大氣的道:“王公何必說這種喪氣話,朕以為,王公有這個能力。”
王曾拱手道:“多謝遼國皇帝陛下看重。”
遼皇耶律隆緒大手一揮,豪邁的道:“王公乃是大才,當賜上座。”
王曾拱了拱手,在遼國內侍引領下,坐到了向敏中身旁的位置。
向敏中此前出使過遼國,早就在遼國獲得了坐上座的資格,所以他再次出使遼國,不用遼皇耶律隆緒分說,遼國內侍也會給他引領到上座上坐下。
遼皇耶律隆緒先後厚待向敏中、王曾二人,看得寇季直吧嗒嘴。
當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的扔啊。
難怪人家能引領遼國,走到萬邦來朝的地步。
趙恆比起人家,真是差的不止一星半點。
遼皇耶律隆緒在待人接物上,表現出來的謙遜、和藹,跟他領兵的時候的霸道、強橫,完全不同。
他跟向敏中的對話,雖然只有寥寥幾句,可寇季卻從中聽出了太多東西。
他對向敏中的喜好非常瞭解,即便是時隔多年,仍然能記得清清楚楚,還用三言兩語,就把彼此的關係拉近到第一次相見的時候。
這說明什麼?
說明遼皇耶律隆緒很重視向敏中,把向敏中記在心裡。
他要是非耶律氏,非遼人,估計向敏中早就跪服在他腳下,當了他的臣子了。
還有王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