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敏中、王曾二人,全程都沒有說話。
唯有寇季隨口跟蕭匹敵攀談了幾句,然後在蕭匹敵帶領下,一行人到了幽州城內的驛館。
在去往驛館的路上,寇季也好好的打量了一下幽州城的街道。
他發現,幽州城的街道,雖然不敵汴京城裡州橋街等地方繁榮昌盛,但足以超過西瓦子市那樣的鬧市。
在汴京城裡他能買到的東西,在幽州城裡同樣不缺,只是價格方面,可能會貴一些。
寇季甚至在街道上還看到了寇公車的影子。
這東西從他創出來以後,至今不足兩年,卻已經流通到了遼國。
看街道上那些百姓們打量寇公車的眼神,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看到寇公車了,並沒有因為寇公車的出現,感覺到新奇。
很明顯,這東西已經在遼國流通了很久了。
蕭匹敵帶著寇季一行到了驛館,交代了一下驛館的主事,照顧好寇季一行以後,就藉口告辭了。
向敏中、王曾二人,帶著寇季,以及其他官員,在驛館內安頓了下來。
和談,不是一天能談成的。
也不是大宋使節團到了以後,立馬就談。
古人似乎很喜歡挑日子,不論做什麼事情,總要挑挑選選,選一個合適的日子。
似乎不到日子,就不應該做這件事。
遼皇耶律隆緒大概也是在等日子,等到了什麼時候心情最好,又或者什麼時候心情最差的時候,才會召見大宋使節團。
所以向敏中、王曾等人到了驛站以後,倒頭就睡。
一路上舟車勞頓,兩個老倌身子骨受不住,也累了,需要好好休息。
那些陪同他二人來的年輕官員、又或者那些從沒有出使過遼國的官員,倒是沒有著急睡下,而是三五成群的結伴離開了驛館。
他們走的時候,特地在驛站裡找了幾個遼人陪著。
其目的大概是為了撞上麻煩的時候,讓遼人證明他們使節的身份,也好藉此矇混過關。
寇季並沒有隨同他們一起出去,他選擇了留在驛站裡。
倒不是那些官員們沒有邀請他,而是他實在不知道出了驛站,他能做些什麼。
吃吃喝喝一類的東西,寇季雖然貪戀一二,但並沒有到痴迷的程度。
他對遼地的風土人情,也不太感興趣。
該看的,想看的,早在他入城的時候,他就已經一一目睹,沒有必要再專程跑出去一趟。
至於出去領略一下遼女的風情,寇季也不感興趣。
自從見到了張開了的向嫣以後,他對其他的女子就不太感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