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
幽州城四處就響起了牛角號聲。
居住在幽州城內行宮裡的遼皇耶律隆緒,率領著自己的親軍皮室軍,離開了幽州城,趕到了幽州城外十里的地方。
各部各藩屬的頭人,早早的率領著各部族的漢子,在十里外等候著遼皇耶律隆緒。
他們早已幫遼皇耶律隆緒搭建好了捺缽,一個巨大的宮殿式帳篷。
此外,在斡魯朵四周,還搭建了許多供給遼國皇族、貴族居住的斡魯朵。
在行帳外,還搭建了一圈專門供給皮室軍居住的行營。
皮室軍的行營,是圓弧形的,圍繞了一圈,把遼皇耶律隆緒的捺缽、遼國皇族、貴族居住的斡魯朵,圍繞在其中。
外面,才是各部各藩屬的營帳。
而且各部各藩屬的營帳,得等到遼皇耶律隆緒住進了自己的捺缽以後才能搭建。
之所以要這麼做,那是因為遼皇耶律隆緒在住進了捺缽,會選定幾條稱心如意的進出道路,各部各藩屬的營帳,不能阻擋遼皇耶律隆緒定下的道路。
當然了,這只是其一。
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各部各藩屬在搭建營帳的時候,設下伏兵。
各部各藩屬在搭建完了他們的營帳以後,已經到了傍晚。
然後他們會分批離開營地,去砍柴取木,在營地內各處搭建一個又一個的火塔。
其中最大的火塔,當屬遼皇耶律隆緒捺缽前的三丈高塔。
……
夜幕緩緩降臨的時候。
營地四周的火塔緩緩被點燃,一團團的篝火沖天而起。
寇季一行就是在營地四周的火塔點燃以後,才在劉慎行的引領下,進入到了營地裡的。
一進入到營地裡。
就感受到了火焰的熾熱,牛羊肉烘烤的芳香,以及在篝火前載歌載舞的小部族漢子和姑娘們的熱情。
作為能跟遼國平起平坐的大宋使節。
寇季一行人自然不會待在外面,陪著那些遼國藩屬們一起熱鬧。
他們在進了營地的那一刻,就被迎進了內圍。
內圍大多是遼人,還有一些小部族的頭人、小頭人等。
各小部族的頭人、小頭人,大多都是穿金帶銀,身上裹著野獸的皮毛,坐在毯子上。
遼人中也有一些人是這種裝束,但是大多人除了身上配有白狐狸等稀有的皮毛氈帽外,身上穿戴著皆是漢服。
看著雖然有些不倫不類,但這恰恰說明了,遼國漢化多年,帶給了遼國的諸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