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聽,怎麼覺得這個藉口有點草率啊。
寇準見滿朝文武有點懵,便開口解釋道:“西夏兵馬搶奪了遼國使節,算是捋了遼皇耶律隆緒的虎鬚。在遼皇耶律隆緒眼裡,天下間能跟他為敵的,只有我大宋。
小小西夏,也敢在他頭上動土,他自然容忍不了。”
在遼皇耶律隆緒眼裡,放眼四周,能跟他扳手腕的,只有大宋。
畢竟大宋打敗過他,也在他們遼軍南侵的時候,擊退過遼軍無數次。
縱使如此,大宋對他那也是千依百順的。
一個小小的西夏,連國都不算,敢捋他虎鬚,不敲打敲打,還不上天了?
細細說起來,遼皇耶律隆緒攻打西夏,完全不是他的錯,存粹是西夏自己在找死。
西夏王李德明自從在宋遼之間,頻頻獲利,讓西夏壯大以後,多少有點飄了。
覺得自己是大宋、大遼之後,有一個霸主國的首領。
於是在甘州回鶻可汗挑釁了西夏,佔領了西夏軍事、經濟、政治重地西涼以後,果斷領兵去教訓甘州回鶻可汗。
然後戰敗了。
惱羞成怒的他,下了一道昏庸的命令。
封路。
封鎖了整個河西走廊的道路。
目的是為了封死甘州回鶻,讓他們不能跟大宋、大遼聯絡,向這兩位霸主求援。
他對手下兵馬下令,但凡遇見甘州回鶻去見大宋、大遼的使節,一律劫掠一空。
但凡大宋、大遼去見甘州回鶻的使節,一樣劫掠。
原本這也不算什麼大事。
畢竟對敵對的實力不擇手段,大家都能理解。
可偏偏手底下的人劫掠使節劫掠順手了,順手把遼國派去安撫西夏王李德明的使節給劫掠了。
一下把遼皇耶律隆緒惹火了。
遼皇耶律隆緒打服了高麗,騰出了手,立馬揮舞著馬鞭,衝到西夏教他做人。
……
滿朝文武聽到了寇準的解釋,仍舊覺得不可思議。
王欽若在沉吟了良久以後,開口道:“不論怎樣,遼國攻打西夏,已成定局。接下來就看,朝廷如何應對此事。是在西夏王李德明被打的向我大宋求援的時候出手幫忙,還是任由西夏和遼國打個你死我活,我們坐山觀虎鬥?”
曹利用皺著眉頭,沉聲道:“就不能趁機出兵,咬下一塊肉嗎?”
王欽若晃著腦袋,道:“不能,西夏若亡,遼人下一個要對付的,必然是我大宋。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是否出手幫助西夏,為我大宋保住一個抵禦遼人的力量,可以考慮一二。
可若趁機去佔領疆土,無疑是招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