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繼續說道:“大同軍、感德軍、永興軍,共十五萬人馬。再加上鄉兵、藩兵,一共得有二十萬人吧?劉娥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啊。”
宋朝軍制,一軍領兩廂,一廂兩萬五人馬。
三軍六廂就是十五萬人馬。
寇季疑問道:“二十萬兵馬的調動,劉娥不經過朝議,就敢擅自做主?”
寇季緊接著又道:“再說了,如今各地糧荒未平,她冒然調遣大軍,要是傳出去了,一定會生出很多謠言。”
寇準嘆息了一聲,“誰說不是呢。”
寇季問道:“祖父出聲阻止了?”
寇準晃了晃腦袋,低聲道:“老夫非但沒有阻止她,還幫了她一把。”
寇季一臉疑問。
寇準嘆氣道:“老夫在她調遣兵馬的文書上,簽下了姓名。”
寇季一臉愕然。
寇準解釋道:“雖說劉娥急著調兵,有些草率了。可誠如你我祖孫之前所言,此番遼人征討西夏,對我大宋而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一分一秒都不能錯過。
咱們祖孫之前還為劉娥不肯調兵而著急,如今劉娥肯調兵了,老夫要是出聲阻止她,給她使絆子。
老夫怕她剛提起的精氣神又縮回去。
這一股精氣神要是縮回去了,以後再想動兵,可就難了。
燕雲未復,西夏虎視眈眈。
朝廷若是一直按兵不動,很容易變成沒了牙的老虎,到時候只會任人魚肉。”
寇季聽到了寇準的解釋,恍然大悟。
他點頭道:“祖父言之有理,既然有了動兵的念頭,那就不能再讓她縮回去。我瞧劉娥著急忙慌的調兵,大概也是為了搶功。
一旦讓她趁機咬下一兩塊肉,藉此開疆拓土。
她在朝堂上的威勢,一定會重新樹立起來。
她大概也是想借此,重新出現在垂拱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