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場景,應該就是在排練室直接進行拍攝的,粗糙的剪輯了一番,沒有調色和特效。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極為講究禮儀的,兩人相見,會因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行不同的相見禮,不像現在這樣口頭問句“嗨,吃飯了沒?”,客氣的也就招招手。不是的,古人行相見禮可是十分嚴格的,出了錯那就會累及到聲名前程。
相見禮主要有趨、拜、拱手、作揖、唱喏、長跪、鞠躬、寒暄等幾種,影片裡挑選了其中幾種進行演示……”
“趨,就是低頭彎腰,小步快走。主要是向尊者、貴者、賓客等表示恭敬。”
老師一番講解後,便開始播放影片。
影片中,洛夢笛扮演賓客,從門口一端緩緩走過來,另一人扮演下人,見到賓客後先是低頭彎腰,然後繞開對方要走的道路小步快走……
老師暫停影片,繼續說道:“作揖,要雙手抱拳高拱,身體略微前傾彎躬。這是古人生活中總最常見的禮儀,也是最簡便的一種相見禮。”
影片接著播放,洛夢笛和另一邊演示者相距兩三米左右距離,先是洛夢笛向對方作揖,纖嫩素手拱胸前二三十厘米處,握成小拳,好似卷花的白饅頭,同時眉頭一揚,頗有眼中頗有神采,而後略慢半秒鐘時間,她身子前傾微躬,頭也稍微低下一點。這一番作揖禮,倒有幾分颯爽英氣,等她完成後,另一名演示者也回禮作揖,動作基本一致……
“拜,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古禮了,什麼拜堂成親,三拜九叩,八拜之交,相信同學們都聽說過。這些稍後咱們再說明,先了解一下拜禮的動作,這裡演示的是對拜之禮。”
洛夢笛和另一名演示者緩緩躬身對膝跪在坐墊之上,兩人近距離相對視,臉上都忍不住露出一絲笑意,大概是想到了拜堂成親的場景……
教室裡看影片的學生們也被她們牽動了笑容,有不少還是樂呵呵的傻笑……
演示影片中,洛夢笛兩手相交放於胸前,然後彎腰對拜,頭與腰保持同一水平高度……
“注意了,這裡雙手要相交,男子左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上,另外頭不能垂落下去,要和腰保持平衡。
周禮上記載的古禮重,拜禮有九種之多,稱為九拜,分別是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其中吉拜、兇拜專用於喜事和喪事,肅拜是軍旅和夫人所行的拜禮。
稽首、頓首、空首、振動,這四個才是古人日常所用的拜禮,動作是上各有差別,對應的情感表達程度也不一樣……
奇拜就是隻一拜,褒拜則是多拜,最開始古人最多隻會行兩拜,也叫再拜,只有特殊情況下才會三拜,大概作用就是表示情真意切,直到北周宣帝時才改三拜為常禮,所以看到電視裡的古人成親,都要三拜方才禮成。
漢代及以前的古人,都是跪坐,行拜禮也比較自然,所以最開始的拜禮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有折辱性質的……
大家有所耳聞的三拜九叩,主要是覲見帝王或祭拜祖先時行禮。而八拜之交,表示的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所行禮節,也表示異姓結拜的兄弟,這個主要因為一個典故而來。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古人特別是有名的古人,做出些趣事或錯事,總會成為後人的招牌,也就是所謂的有典故可尋……”
真人錄製的演示影片,還有兩位學姐的衣著裝扮,都足以讓底下所有的學生新奇,江陽呆看的表現並不算特別,甚至在一些戲精和表情帝的表演下相形見絀,那一個個生動而又難以形容的表情,似乎都在宣告這影片中表演的成功,而江陽呆訥表情就像是麻木不仁,竟然不為這種電觸心靈的表演而感動……
戲精哪裡都有,大學特別多!
……等到這節課課快結束了,幾個膽子肥的戲精哀嚎,偏偏尋聲看去不知是藏在人群中的哪一個。
“老師,我要好好學習,下節課我們還要看學姐表演!”……
“老師,課件要以留一下嗎,我回去想好好觀摩……複習一下!”……
“老師,有學姐的QQ號嗎?學妹想請教幾個學術問題。”一個雄渾的漢子聲傳來……
別說同學們,老師都忍不住笑了……最後老師還是分享了課件,不過不包括那個演示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