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母體鈾-238、鈾-235,與衰變鏈中子體釷-230、鏷-231的放射性不平衡性進行比值,然後推算積沉年代。”
“主要方法和時間跨度?”
“釷-230法:1萬至40萬年,鏷-231法:5000至15萬年。綜合範圍:幾十年至100萬年的年輕地質樣品。”
咦,還真的補過?
孫助教怔了一下,劉容擺了擺手,意思是換她來。
“適用場景!”
“相對封閉的環境體系:岩溶洞穴沉積、海底湖泊沉積、火山岩與化石、地層下的舊石器遺址。”
“優勢!”
“可解決碳-14法無法覆蓋的長時段測年需求。”
“可適用於無有機物的無機樣本。”
“可檢測沉積物的二次移位導致的年代斷層。”
劉容眼睛一亮:“侷限!”
林思成頓了一下:“劉教授,這好像超綱了?”
我才大四,你問我研究生的問題?
劉容冷哼一聲,捲起教案,朝著他點了一下。
林思成無奈的嘆了口氣:
“初始條件難以確定;無法保證衰變速率如終恆定;
無法確保環境封閉、受控,且無外來因素干擾;更無法確保樣品未受後期鈾汙染或子體流失。”
“解決辦法!”
“需結合其他同位素精度測量方法交叉驗證:如古地磁法、裂變徑跡法……”
劉容張了張嘴,不知道怎麼誇。
真的,既便讓小孫來,都不一定有他回答的這麼全面,這麼精準。
所以,他沒說謊:林教授給他補過課。
但那些話肯定不是林教授說的,至少不是全部……
下意識的,她想起讀研究生時,林教授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風趣幽默的畫面。
好久,她放下教案,輕輕一嘆:“不錯。”
孫助教眨了眨眼睛:何止是不錯?
後半部分,已經涉及到研究生的知識內容,林思成能回答的這麼全面,絕對深入瞭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