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世界 一眼成灰
我想喝家裡的井水
卻吞下生死的滋味
就讓我敬往事一杯
對自已說絕不後退
......
所以學生都迷失在他陌生、通俗又新穎的歌曲中,課室寂靜無聲......。直到蘇佑出了課室,他們才醒悟過來,立起鼓掌。這位老師太了不起了,男學生固然是一臉敬佩,女學生們全是愛慕。也確實蘇佑長像英挺明俊,很對這些十來歲女孩的脾胃,符合她們的審美觀,兼之多才多藝的驚豔表現,令她們迷戀。
楊嬋滿臉的驕傲,她以哥哥為榮,也立志要以哥哥為榜樣,向他學習,真正堅定了要好好讀書的念頭。
蘇佑出到外面就一愣。一位先生面帶笑容看著他,然後一揖到底,說道:“在下陳學謙,是孫府私塾的先生。剛才我到了多時,聽到了蘇先生的授課過程。蘇先生學識廣博,您這不拘一格、別出心裁的教學方式讓學謙也是獲益良多,在下佩服,佩服!”
蘇佑頓時記起,聽二爺孫重山說過,他的一個叫陳學謙的學生會經常來給私塾的學生授課。也趕緊一揖道:“原來是陳先生,我聽二爺提到過您。您過獎了,蘇佑也是閒來無事,信口胡謅,不值一提。”
兩人互相恭維一番,才到一邊石凳上坐下。
陳學謙仍然眼含欽佩,“我之前從沒想過授課能如蘇先生這般輕鬆寫意,如此快速就獲得了學生們的認可、讓他們專注聽講。好似你一堂課的效果比我講一百堂課都要好。”
蘇佑趕緊打斷他的繼續誇讚,轉到別的話題。才知道陳學謙也是在太學院擔任文書職務,平時就是負責整理撰寫一些史記文獻。工作並不忙,甚至很閒,所以才有空閒來學堂授課。蘇佑想起二爺曾感嘆懷才不遇,看來不光是他一人。
陳學謙感慨道:“蘇先生剛才那篇詩歌,聞所未聞,卻是令人肝腸激盪。陳某好多年沒聽到這樣的好詩,尤其難得是一篇敘事長詩。但你後面唱的曲子,卻令在下疑惑,這是何種曲風,像纏令,又似慢曲?但又似是而非。以一種白話式、很隨意的歌辭詮釋詩情,簡明易懂,曲調卻異常動人。讓人慾罷不能,聽了還想再聽......”
蘇佑能理解陳學謙的驚訝。據他所知,古代歌曲同樣是聲樂,器樂,舞蹈的組合,但其旋律是單調的,歌詞有規則,甚至死板,一般都是詩詞。比如在宋朝發揚光大的各種詞牌,字數都有講究,不能多,不能少。哪像現代的歌曲,想怎樣唱就怎樣唱,千變萬化。
歌曲主要有三大類,最早的就是宮廷樂,是供皇宮內的皇族貴胄享受的。然後是文人樂曲,就是以詩詞為載體,文人們寫出好的詩詞,拿給勾欄女子演唱,這在唐宋時期最盛行。當然後來還有元曲、明曲,蘇佑所知有限。最後是,民間樂曲,發自民間,這類歌曲偏通俗,以便廣大民眾理解。還有就是少數民族尤其喜愛聲樂,對樂曲的發展做出不少貢獻。為了配合他們歡快的舞蹈,少數民族的歌曲節奏明快,配樂的樂器小巧,卻能發出宏亮的聲音,因為他們是在馬背上生活的遊牧民族,樂器需小巧便於攜帶,又通常是在空曠的地方歌舞,樂聲高亢嘹亮,以能及遠。
這個世界也差不多,所以陳學謙才會為蘇佑來自現代的歌曲驚異。當然他已將這歌歸入民間樂曲中,只是覺得蘇佑唱的新奇而已。
課間休息一刻鐘。兩人結束談話,蘇佑代陳學謙上了一節課,陳學謙就進去課室授下一節課。
蘇佑與陳學謙告辭,陳學謙笑道:“見識了蘇先生的講課,我後面的授課可是壓力巨大啊。”
蘇佑笑說陳先生過謙了。他離開前看了眼楊嬋,楊嬋也正在看著他,她重重點了一下頭。蘇佑很是欣慰,與她揮手告別,離開學堂。
.........
蘇佑盤坐房內。重溫一番魂印秘術,他將一縷木元氣馭入紫府,很快就將這縷元氣化成一粒圓形的印記,蘇佑已有上次經驗,他從木元神印記中分離出一絲含有他元神意識的魂力,這一步很快完成,比第一次施展時要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