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因為秦華的土地政策,很多平民都想著咬牙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公塾,這也導致現在公塾的容量已經不足,很多地方的公塾都出現了課堂內有許多孩子都是站著聽課情況,甚至有些名士的課程還出現了窗外都站滿了人的情況。
見這種情況發生後,秦華就讓工部加緊書籍的印刷,爭取能夠多印一點書出來。
而且這些書籍都是以平價在市集販賣,並且嚴禁有人抬高書籍的價格。
秦華相信不出十年,涼州內將會出現大量寒門學子,他就再也不用受制於世家了。
按照秦華的預計,公元200年的時候,他就能正式開展科舉制度,到時候地方官員將不用再將就,而是變成由他來挑選哪些合適,哪些不能為官。
除了這些佈置外,秦華還設立了一個財政部。
財政是國家的命脈之一,秦華自己牢牢的抓住了軍權,而財政大權他則是交給了自己的父親秦煌。
作為秦家之主,秦煌對於處理財務方面的事情還是有些能力的。以前秦家那些馬場、商鋪、佃戶都是由秦煌管理,只是現在他要管理的是整個涼州的財務狀況。
財政部可是一個肥差,不過秦華相信自己的父親應該不會坑自己,交給他秦華才放心。
都說打仗打的就是後勤,秦華可不想自己在外連戰連捷,結果即將勝利之際卻被告知糧草不足,只能退兵。
為了保證自己在今後的戰爭中有足夠的軍資,他還特地將軍務部和財政部分離出來。
雖然軍務部也屬於財政部管理,但是他有自己獨立的執行程式。
秦華在武威郡外設立“武平倉”,區別於涼州的倉庫,這裡是專門放置軍隊物資的倉庫。
軍務部又分為糧草、軍備和輜重三塊,全是秦家的人在管理。
等到秦華終於將涼州的大小事務處理好之後,他也收到了曹操的信件。
以袁紹為首的十八路諸侯聯軍正式建立,曹操發來信件就是專門邀請秦華一起加入。
將自己麾下主要的文臣武將全部召集起來,秦華就討伐董卓的事情展開了一次討論。
荀攸:“董卓不仁,鳩殺太后與先帝,主公當討之。”
賈詡則是略有所思,並沒有回答。
至於武將們,自然是紛紛請戰,在之前的戰爭中,他們可是收穫頗豐,秦華論功行賞沒有絲毫克扣,他們當然急於求戰。
就在秦華準備宣佈出兵洛陽之際,賈詡忽然站了起來。
“主公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