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華在與耿鄙交接之後就開始正式接管涼州。
涼州一共有八郡,其中武威、金城、漢陽皆在秦華的勢力範圍之內。
安定、酒泉、北地、張掖、敦煌五郡以及一個張掖屬國還需要秦華進行清理。
漢末官吏太過腐敗,秦華在接手涼州後必然要展開一場大清洗。
其他州郡的人不清楚,但是涼州的官員卻非常秦華的作風,在得知秦華成為涼州牧後,立刻就有近兩成的官吏主動請辭。
起初秦華還以為他們是擔心被自己撤職才這樣做的,但是很快他就發現不對了。
在這兩成官吏辭職後,立刻就有人來和秦華談判,希望他能夠放鬆對這些郡的管理。
從這人的話中,秦華知道這次官員的辭職是有預謀的,因為在之後的時間裡面,他不斷的收到這種辭官的信件。
而且在這些郡內,秦華髮布的招賢令居然沒有絲毫效果,在秦家的情報機構調查下,秦華才知道這些郡內的“名士”都收到這些世家的授意,他們都被警告不能接受秦華的招募。
所以在這些世家罷官後,郡內已經開始出現混亂,秦華需要儘快處理這些事情。
對此秦華的兩位謀士有不同的看法,荀攸認為應該與這些世家進行溝通,因為最終還是需要從這些人中選取人才管理郡縣,如果關係鬧得太僵,以後就會出現人才短缺的現象,這非常不利於涼州的治理。
而賈詡卻持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對付這些世家最簡單的辦法就將帶頭的抓出來,殺雞儆猴,這樣才能迅速將這些世家的敵對情緒壓下去。
過了數天,秦華依然沒能下決定,涼州本就人口不多,如果將這些大小世家全部趕盡殺絕,那麼明顯非常不利於涼州的發展,但是如果直接採用武力手段,又怕影響以後的發展。
漢朝非常注重名望,或者說因為通訊不便,他們只能透過別人口中傳播的資訊來判斷一個人。
如果秦華真的大肆打壓世家,那麼在他今後的道路上將很難再獲得世家的支援。
雖然秦華看不起世家,認為他們在大漢四百年的傳承中已經接近腐爛,但是正如荀攸所說的,涼州還是需要這些人來進行治理,秦華不可能短時間內找到足夠的人才來治理這些郡縣。
原本已經準備同意荀攸的辦法,準備暫時妥協,秦華卻收到報告,在一些世家的扇動下,有一些流民以及氐人或者匈奴人居然反叛了自己。
ps:匈奴人雖然被漢朝打跑了,但是在大漢境內依然有匈奴人存在,他們是歸附了漢朝的匈奴人。
秦華不擔心這些世家用罷官來要挾自己,即使這幾個郡短期內無人管理倒也不會出現什麼大亂子,但是一旦出現叛亂,就已經碰觸到秦華的底線。
“武力施壓?我還沒怕過誰。”
得知有反叛力量出現,秦華當即決定親征這些反叛軍。
由於這些勢力都是數十到數百人的小股勢力,所以秦華只帶上了五千鐵鷹騎兵,北宮澈為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