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飛刀》中冊一個月時間就賣出了一百六十萬本,而《小李飛刀》上冊,兩個月時間,銷售數字已經達到了二百三十萬本。這是一個無比驚豔的數字,武俠的新高度。
鑑於《小李飛刀》的出色成績,對於這部版權的爭搶,也在瘋狂的進行中。
然而這一切都有專業的版權運營公司——廬州工作室來打理,李豔主持大局,張譚的父母負責協助管理,並監督財政。一切都井井有條的運作著,無需張譚去操心,該賺的錢卻一分不少賺。
在張譚建立了微.博之後,廬州工作室也是第一時間,註冊了藍V的“廬州工作室”營銷號,原本張譚的私人編輯、現任工作室編劇主管的周楠,親自負責微.博營銷號的宣傳工作。
周楠在徵詢了張譚和李豔的意見之後,刷微.博刷的很勤快。
“不知不覺譚張寫已經快四年整了,出版了《四大名捕震關東》、《四大名捕會京師》、《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四大名捕逆水寒》、《四大名捕鬥將軍》、《小李飛刀》七部,合計525萬字。”
“從第一部《四大名捕震關東》開始,譚張的,先後出版了繁體版、簡體版,銷量非常好,獲得的評價也非常好。讀者人群分部整個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以及東亞、東南亞地區,並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
“在很多國家,已經發現了翻譯語種的盜版,目前正版尚未授權給中國以外的國家。不過工作室已經在跟國外出版社洽談正版出版事宜,已經跟日本最具規模的德間出版社談成了出版意向。對方將組織一批漢學家進行翻譯,出版《譚張全集》。”
周楠發表的微.博,大部分都是在介紹張譚的成就。
成就越輝煌,張譚的影響力就越大,無形之中增加讀者對張譚的崇拜程度,最終成為鐵桿粉。而且影響力的擴大,是直接跟各項改編版權的收入掛鉤,越有影響力,別人才會越捨得花錢購買版權。
除了具體的賺錢能力,需要含糊其辭之外,張譚的各項成就,都是真實資料。
越是真實資料,越顯得他的本事,不像別人做宣傳,總是含糊其辭。
如今張譚的七部,除了《鬥將軍》和《小李飛刀》剛剛上架之外,其它五部,全都進行了各種版權開發。
最基礎的就是簡繁體出版。
會中文、傳承中華文化的華人,無疑是武俠的最大讀者群體,而華人遍佈全世界,張譚的也就隨之輾轉到了全世界。
但是除了中文的簡繁體版本,張譚的,再無其它語種的正版譯本。這一方面是張譚崛起時間太快了,才短短四年不到,就已經紅遍亞洲。《射鵰英雄傳》拍成電視劇後,大紅也才一年時間不到。
很多國家的出版社,壓根就沒反應過來,即便是反應過來,也僅僅開始初步的接洽而已。
進展最快的就是日本了,日本的德間出版社是日本最大的出版社之一,德間康快創立,以娛樂方面的經營為主,旗下還有一家吉卜力工作室,發行了很多部動畫片。在日本的影響力和發行渠道都很厲害。
現任的社長松下武義對張譚的武俠很感興趣,拿出的誠意也很不錯,因此談判進展很快,已經到了最後簽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