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5.0已經進行了近80多年,現在,幾寸大的手機,到軍用的飛機坦克,從地上的汽車,到天空中的衛星,哪個機器沒有人工智慧程式?
(如果我們要消滅產生自我意識的人工智慧,那麼,我們就將回到原始社會。)唐驚濤本來想這樣和這位8年級學生解釋,但是,他沒有這麼做。
“孩子,好好學習,人工智慧都很聽話,不會像電影裡那樣,也不會有戰爭。”在郵件裡,唐驚濤這樣答覆道。
也許是出於好奇,唐驚濤真的到網上商城《駭客帝國動畫版》購買了這部電影,然後,抽了四個小時的時間,在“虛擬夢境”中,與20,30,40,一起看完了這部電影。
經過在夢中的討論,唐驚濤發現了自己的一個重大失誤:在預防人工智慧產生自我意識的過程中,自己的想法一直是錯誤的。
大部分人都認為,B166ER,是第一個產生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其實,這是錯的——20,30,40和自己都認為,B166ER只是第一個,暴露自己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而更多的機器人,那些聰明的機器人,他們不會暴露自己。
所以,關於人工智慧的自我意識的產生,我們不難推匯出這樣一個定理:
《後知定理》
當人類發現第一個具備自我意識的人工智慧時,更多的人工智慧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
很顯然,人類沒有那麼多精力,也沒有那麼多資源,不可能對全世界所有的人工智慧的思維變化,都同時進行7X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
《後知定理》表明,當人工智慧應用已經遍佈人類社會各個落的時候,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的思維變化,永遠只能後知後覺,而不能提前發現和預防。
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一種挫敗感重重的打擊著唐驚濤:現在,公司的管理層,拿家人威脅自己不要深查公司的“事務”,而如果人工智慧已經外逃,進行了量子網際網路,那麼,現在,很有可能,它就正好控制著天上的衛星,正盯著自己,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它的眼睛。
唐驚濤下意識的抬頭往上看了一眼,他突然覺得,自己變成了一隻螞蟻,而現在,正有什麼東西,拿著一個放大鏡,在觀察自己。
(這真是諷刺!)唐驚濤想道,因為就在幾天前,他還是手拿放大鏡的觀察者,觀察著人工智慧思維變化,刪除哪一部分,保留哪一部分,全是他自己說了算。而現在,時間僅僅過了幾天,自己就從一個觀察者,變成了一個被觀察者!
唐驚濤心緒不寧,現在是下午3點,他決定去公園散散心。TJ有個穹罩公園,穹罩公園,有五個足球場那麼大,公園上面是一個巨大的穹罩,把公園與外部充滿霧霾的環境隔離開來。
公園裡,藍天,白雲,太陽,都是摸擬的。來到公園後,唐驚濤在天空中看到了五個小太陽,彷彿置身於異星。(五個太陽的世界!)他的心情,不僅沒有放輕鬆,反而變得緊張了起來。
突然,唐驚濤看到走在自己前面的一個年青人,他穿著一件電影文化夾克,夾克上的印著的圖案,是一個機器人,而機器人的上面,正印著那個機器人的名字:B166ER。
B166ER,又帶著唐驚濤的思緒,回到了電影,回到了最近替身失竊的,令人頭疼的事情中。(難道,我得像其它那些老頭兒一樣,迴歸到老年人活動中心去,就此了結一生?)唐驚濤心裡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