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明末梟雄免費全文閱讀> 第四百八十一章 吏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八十一章 吏治 (1 / 2)

正要繼續描繪心中藍圖的裴小2,猛地停了下來。抬眼,看到屋內僅有的兩個文臣,劉先春以及喬淳,看到喬淳雖然沒說話,但低垂的眼眉,穩若泰山的坐姿,無不顯示出對方對這種觀點的認同。

就連在場的武將,除了1些對文吏漠不關心之人以外,其他諸人無不或多或少認同劉先春的觀點。唯1還堅定站在裴小2立場的,或許也就是粗枝大葉,沒心沒肺的裴豬兒了。房間內,氣氛陷入凝滯。

裴小2忽然意識到,自己與這個世界,與這個世界上的人,在有些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1些他認識的理所應當之事,乃至1些稀疏平常之事,在這個世界的人看來,本質上就是離經叛道,就是倒行逆施。

他能感覺到,如果他堅持下去,或許文官們會繼續反對,乃至極可能會在方方面面不予以配合,甚至暗中阻撓;而武將也或許不會有太多的心思,可能會按照裴小2的意圖做事,但時間長了,等到裴小2百年以後,這個世界依舊會回到當初的軌道,1切都沒有變化。

歷朝歷代,人亡政息,莫不如是。

然而,吏員制度,本身就是1個充滿畸形的制度。1群代表官府行政,1群整日與百姓打交道,1群能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普通百姓生死的人,竟然在身份上處於賤籍。

他們有些人甚至連平日裡的俸祿都沒有,號稱白役。他們的1切吃穿住行,養妻育子全靠自己解決,這不就是在逼迫他們自己利用手中僅有的權利,盤剝無度,敲骨吸髓。

這個時代,整個官府的權利就建立在吏員之上。1個千里之外,在本地毫無根基的官員,倘若不能跟當地的吏員沆瀣1氣,相互勾結,保證吏員的利益,那麼這名官員1切命令也就不會有人執行,他就相當於被架空,等過幾年也就只能灰溜溜調離。

裴小2起兵以來,雖然放棄了很多,但也有自己的理想主義情節。在他的規劃中,官吏1體化,是其中重要1環,關係著其他政策的實施。否則再好的政策,到了底下執行的時候,也會發生扭曲,甚至於變成其他害民之政。王安石變法就是前車之鑑。

心念急轉,裴小2忽然朗聲笑道:“如此是我考慮不周,如此吏升官之事,暫時擱置,等日後再說。”

“大將軍從善如流,真乃我軍大幸,百姓萬福。”至此,喬淳,劉先春同時起身謝道。

“不過知縣1職,乃是牧民官,不可就空無人。”裴小2想了想,“這樣吧,民間有大量舉人秀才之輩,其雖為中進士,但畢竟是熟讀聖賢書,屬於儒學弟子,可選用這些人候知縣,你們以為如何?”

任用舉人秀才為知縣?劉先春心中暗自揣測,感覺這道不失為1種解決方法。原本按照大明律,舉人本來就有做官的資格,只是2百多年的積累下來,進士的人員越來越多。這就導致,舉人的職位逐漸被進士所擠壓,逐漸退出了知縣行列。

不過儘管如此,1些偏遠地區的佐2官,乃至知縣等,由於地方偏遠,遠離中樞,不易升值,也不易搜刮,被進士所唾棄,所以這些地方的官員仍然以舉人居多。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嘉靖時期的海瑞就是1個舉人。

“卑職附議。”劉先春點頭同意。

見劉先春答應下來,裴小2這才如釋重負。雖然裴小2身為裴家軍之主,但在有些方面,為了組織的團結,還是需要考慮其他方面的看法,而不能隨心所欲。後世之中,那些公司老闆在公司雖然有如同皇帝1般的地位,卻還是要聽從專業人士的意見。

“不過有1點必須執行。”裴小2的妥協不是放棄,而是要換1個角度,達成自己的目標,要猶如潤物細無聲的細雨1般,在所有人不知不覺間,達成自己的目標,等他們反應過來,卻早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這些舉人秀才久在桑梓,從未有從政為官經歷,貿然將其放在知縣位置上,將全縣數十萬人的衣食住行交給他,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故此,我以為這些舉人必須先到臨近州縣之中觀政1段時間。具體時間,可視情況而定,你們自行安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