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明末梟雄.atxt> 第四百六十七章 川南平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六十七章 川南平定 (1 / 2)

窗外不知何時下起濛濛細雨,將整個秦淮籠罩在一片煙雨之中。

回首,看著柳如是那張略施粉黛,異常精緻的臉龐,一身男裝,不僅絲毫不減其顏色,反而令其平添幾分英氣,汪秉忠竟看痴了。

“汪公子,汪公子。”柳如是看到汪秉忠這般模樣,頓時有些不喜,輕喚幾聲,將其叫醒。

汪秉忠回過神來,心知唐突佳人,不過還在他臉皮夠厚,倒也不顯尷尬,扭頭回汪,窗外細雨濛濛,意味深長道:“沒什麼,只是看外面花街柳陌,斜風細雨,好一片江南美景。”

四川成都。

自從裴小二派遣四路出擊之後,便不斷有捷報傳來,首先是追擊候良柱的劉長樂。候良柱雖然老於沙場,麾下精兵過萬,但面對初出茅廬的劉長樂部,卻依舊連戰連敗。

先是在眉州,劉長樂追上候良柱大軍。候良柱當即擺下陣來,以逸待勞,靜候劉長樂的到來。不過,自從候良柱一矢不發,便拋棄秦良玉等部官軍,獨自逃亡之後,候良柱麾下大軍士氣極度落後。

底下的將士見識不多,但在其樸素的認知中,拋戈棄甲,臨陣脫逃這事,明顯就是主帥候良柱怕了他裴家軍。既然主帥都不敢面對裴家軍,那麼就更別指望底下士卒能有多高計程車氣。

而與之相反的是,裴家軍剛剛大獲全勝,士氣高昂,又是追擊逃兵,故而面對候良柱的大軍極具心裡優勢。種種因素共同作用下,這一戰,候良柱大敗,一萬餘大軍只剩三千倉皇逃竄。

逃至嘉定州,候良柱收拾潰兵,算上跟他一起逃亡之輩,只剩六千二百餘眾,整整少了一半。候良柱仰天長嘆,“天亡我也”。

其子侯採,見老夫傾頹於斯,勸解道:“父親何必如此灰心喪氣?咱們手中畢竟仍有六千兵馬,有這些人在,我父子二人就有東山再起的本錢。再者說,那劉長樂雖然戰勝我軍,然其必然損失不小,更為關鍵的是,經此一役,其必然驕橫自大,目中無人。

這便是我父子二人的機會。父親何不佔據優勢地形,伏擊此僚,或可轉敗為勝。即便事有不成,咱們也可繼續向南,退往敘州,回到安旗屯,休養生息,以圖將來。”

候良柱看著侃侃而談,有禮有節的愛子,心中不禁生起了一種有子若此,夫復何求之感。等侯採說完,候良柱略加思索,便一拍大腿道:“好,既然如此,那我父子二人就再博一把,打掉裴逆之走狗。”

方案既定,候良柱便不再動搖,於是率兵西進三十里,來到峨眉山區,埋伏起來,同時故意留下痕跡,誘使劉長樂部前來追擊。

劉長樂果然順足跡而來,至峨眉山角,候良柱伏兵盡起,從半山腰直撲向山腳下的劉長樂部。劉長樂大吃一驚,連忙下令就地防禦。

候良柱位於半山之上,以山石投擲,擊打裴家軍之陣型,其餘諸軍則徘徊在裴家軍戰陣以外,只等裴家軍露出馬腳,他們便如獵狗一般,直撲而上。

然則劉長樂見此情形瞬間調整方略,以距離大山較遠之卒掩護,被山石攻擊的戰陣頂著傷亡,向後撤退。期間不斷有士兵被飛石擊中,當場喪命,但剩餘士卒卻依舊忙而不亂,一直撤退到安全地帶,方才穩住陣腳。

候良柱一直目視裴家軍的撤離,一直找不到時機攻上去。直到這個時候,候良柱才整整了解到裴家軍的強悍之處,能夠頂住傷亡,而陣腳不亂者,整個天下也沒有哪支軍隊能夠達到。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或許也只有關外的建虜,與遼東的關寧軍方能做到。”候良柱不僅黯然神傷。此時侯採來到候良柱身邊,叫道:“父親,下令進攻吧。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候良柱自從看到劉長樂軍如此表現之後,忽然有些興意闌珊,覺得與這樣的大軍對陣,敗的不冤。不過看兒子一副不甘之態,作為父親又豈能坐視不理。更何況,自己一而再再而三敗在一個不知名的逆賊手中,如果此次再一矢不發,便倉皇撤退,那他的一世英名也就蕩然無存,想要將自己的位置傳給兒子的想法,也將變得千難萬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