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明末梟雄百度百科> 第四百六十五章 張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六十五章 張溥 (1 / 2)

重新入座,張溥位居正中,左手乃是滿眼崇拜的柳如是,右手則是小地方來的汪秉忠。嗅這柳如是身上散發的淡淡幽香,張溥不僅心神陶醉,為不可查的向柳如是靠了靠。

“張公子,現在可以說了吧。”柳如是沒有察覺,一雙秀目望著張溥。她雖是一女子,卻有著一般男子沒有的家國情懷,對於朝廷大事也總是表現出身不能至心嚮往之之感。每與東林君子,復社公子交談,言必談及國家大計,朝廷弊病。

張溥長期混跡於秦樓楚館,對於柳如是的喜好自然瞭如指掌,加上他口才極好,略施小計,便將心氣高傲的柳如是引入懿中。

張溥並沒有之言,反而做足了姿態,先將一杯酒一飲而盡,隨後緩緩道:“想當初,今上初等大寶,以雷霆萬鈞之勢,剿滅魏忠賢,去除奸邪,掃清寰宇,使官場重回君子當朝。那個時候,朝中諸卿無不踔厲奮發,願在聖君之下,中興大明。

可惜,好景不長。天子實在不是我聖人門徒,以至於大明中興大勢,就此夭折。”

“張公子所指,可是天子加征剿餉之事?”柳如是好奇道。

“正是,”張溥點了點頭,“到四十八年止,全國除貴州等少數地區外,平均每畝土地加徵銀九厘,計五百二十萬零六十二兩。天啟時,並徵及榷關,行鹽及其它雜項銀兩。

崇禎四年,又把田課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銀六百六十七萬餘兩,除兵荒蠲免,實徵銀五百二十二萬餘兩。另加關稅,鹽課及雜項,共徵銀七百四十萬八千二百九十八兩。

剿餉名為鎮壓陝西亂民,實則去向不知,原議只徵一年,然則直到今年,剿餉依舊年年徵繳。

不僅如此,當初被一掃而空的閹黨也似有捲土重來之勢。今年以來,太監張彝憲總理戶、工二部錢糧;唐文徵提督京營戎政;王坤、劉文忠、劉允忠等分赴宣府、大同、山西監視兵餉;王應朝、張國元、王之心、鄧希詔等太監分別被派往關寧、薊鎮東協、中協、西協監軍;李茂奇監視陝西茶馬。

太監曹化淳提督京營戎政,司禮監太監張其鑑、郝純仁、高養性、韓汝貴、魏伯綬等赴各倉儲,與提督諸臣盤驗收放。六月,太監高起潛監視寧、錦兵餉。此番種種,分明是重閹豎,輕士人。

我東林士人勸之,竟被今上所棄。大批正人君子,被迫離開朝堂,流落四方。最為典型就是,我的恩師周延儒,竟然因奸賊溫體仁彈劾,以至於散居在家,不得為國出力。”

柳如是端坐一旁,目不轉睛的看著好似救世主一般的張溥,眼中異彩連連,顯然已經帶入張溥所描述的場面中去了。

反倒是,一旁不起眼的汪秉忠暗自發笑,對張溥之言嗤之以鼻。

只聽張溥繼續道:“自從東林正人離開朝堂之後,奸佞當道,百姓民不聊生。陝西,山西,河南流民遍地,劫掠鄉野之賊更是多不勝數,這邊是力證。”

柳如是好似想到了什麼,輕柔道:“近些時日,我聽旁人言,江北流民日漸增加,傳聞是有陝西賊,叫什麼張獻忠者,正欲圖謀廬州?”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huanyuanapp 】

張溥打量了一下柳如是,當即拱手道:“久聞河東君憂國恤民,今日一見果真聞名不如見面。正是如此,陝西賊張獻忠前幾個月用詭計奪取我大明中都鳳陽,後全軍撤離鳳陽,直奔廬州而來。

朝廷緊急加五省總督陳奇瑜為七省總督,總覽江北諸事。陳奇瑜原本正在漢中圍剿大賊裴小二,聽聞張獻忠克鳳陽,南下廬州,似有窺視江南之意。於是連夜放棄漢中,率軍回援,與廬州知府合兵一處,共守廬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