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明末梟雄百度百科> 第二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 (1 / 2)

鄖西縣地處漢江中上游北岸,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地扼秦楚要衝,素稱“秦之咽喉,楚之門戶”,歷史上鄖西縣建制也多次存廢,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重設上津縣,隸襄陽府,洪武十年裁上津併入鄖縣,洪武十三年,再覆上津縣,隸屬未變。成化十二年,割鄖縣武陽西五里,析上津東南津陽四里,建鄖西縣,與上津縣並存,同隸鄖陽府。萬曆十年改隸湖廣佈政司所轄之鄖陽府。

崇禎六年八月初十,劉長樂率兵包圍鄖西縣,鄖西知縣吉星燦求救文書向雪片一樣飛入鄖陽府,也就是這個時候,鄖陽府內對立的巡撫蔣允儀,與知府潘世奇這才如夢初醒,但時間已經太晚太晚。

鄖西縣距離鄖陽府城直線距離僅僅七十里,當然按照山區的山路計算,或許會長一些,但這點距離放在縱橫數百里交戰的大軍面前還是太近,近到就算蔣允儀想把頭埋在土裡裝作看不見都辦不到,更致命的則是,鄖西在鄖關後面,鄖西城破,則鄖西道鄖陽無險可守,裴家軍旦夕之間便可瀕臨鄖陽。

“鄖西不可不救。”雖然萬般不願,蔣允儀還是定下了要救援鄖西的決定。

有了蔣允儀的表態,那事情就簡單多了,無非是怎麼救,從哪裡調兵,又該如何進軍的問題。

一幕僚道:“大人,學生以為,要救援鄖西必非大軍三萬不可,大軍沿著官道步步為營,穩紮穩打花費十天半個月不可。”

蔣允儀眉頭緊皺,三萬大軍,他去哪找三萬大軍,現在他從真個鄖陽府徵集的五萬鄉勇,駐軍現在有四萬五都駐守在鄖關,防備西來的裴家軍日夜進攻,要是需要三萬大軍,那勢必要從前方鄖關方向抽調大軍不可。

可這樣一來,前方鄖關的兵力就將大大不足,還能抵擋得住如狼似虎的裴家軍麼?更何況,要十天半個月的行軍,穩是穩了,可是這糧草輜重怎麼辦?現在鄖陽府的州縣大多已經反叛,不在屬於鄖陽府,鄖陽府的後勤補給相當於斷絕,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有糧草可供他們走上個十天半個月?

“此言有理,其他人還有何看法麼?·”雖然表面上不動聲色,蔣允儀的心中卻已經將此策否決,沒有當面言明,不過是保全他的顏面罷了。

“大人,對付一介流寇,哪用得著三萬大軍?”另一幕僚件上一人說完,蔣允儀緊皺的眉頭便知道,在蔣允儀的心中並不同意這個方案,於是順著蔣允儀心中所想說道,“況且賊軍繞路而來,山路崎嶇難行,那裴逆又能有多少人馬?撐死了幾千人罷了,咱們抽調一萬兵馬就已經算是看得起他們了。

不僅如此,那裴逆聽說一路從山西穿過河南,這才來到我湖廣境內,這一路上,他們真可謂轉戰千里,無日不戰,這麼長時間的大戰下來,就算那裴家軍的兵丁都是鐵打之人,怕也堅持不住了,而到了咱們鄖陽更是強弩之末,再加上賊兵在鄖關下屢屢受挫,到了現在他們又能有多少戰力?

依我看,咱們派兵五千,遣一大將統之,前去將賊兵滅了即可,又怎麼用得著興師動眾,大動干戈?不過是徒增笑耳。”

聽到此言,蔣允儀拍手而起,大笑道:“公之言真乃句句珠璣,我料那裴家軍就算到了這裡,也已經外強中乾罷了,他們能連破竹山,竹溪等縣,不過是由於這些縣城遭到亂民,白白讓他們撿個便宜罷了,等擊敗他們,我必然興兵,將這些亂民一一誅殺,以正大明威嚴。”

蔣允儀越說越覺得真像就是這樣,或者說他根本就不敢想象萬一真像不是這樣又該怎麼辦,那將是一場災難,在面對這場災難面前,蔣允儀懦弱的將頭埋到了土中,不願看到事情的真像。

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已經重現了無數遍了,當年秦趙兩國在長平交戰,趙國國力不濟,無法再為前方的廉頗提供充足糧草兵員,這才放棄了廉頗那種穩重卻又耗費巨大的對峙戰,轉而選擇了趙括的速戰速決,那個時候,趙國君臣都是蠢貨麼?

答案確是他們都很聰明,他們只是根本無法想象有那麼一天,趙國一石糧食,一個兵丁都無法給前線提供之後,前線土崩瓦解的場景,他們只能無數次勸說自己,去相信一個毫無戰爭經驗的趙括的速戰速決之論,因為這也是他們最想聽到得話,他們願意去賭這個希望。

蔣允儀緊接著沉吟道:“罷了,那裴家軍畢竟戰力不錯,為防意外,還是派兵一萬,西去進攻那裴家軍吧。”內心的擔憂終究還是影響了蔣允儀,讓他在派兵的時候,增加到了一萬人,並且就連往日裡行軍必定指定的行軍路線都沒安排,就彷彿一隻將頭埋到土裡的鴕鳥,用力將手中的石頭仍向了前方,能不能趕走敵人,全憑天意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