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ps:同學回家了,這小子在我的感化下終於要恢複更新了,我甚感欣慰······這是最後一章存稿,我也要碼字了······
各位讀者老爺們對明朝滅亡的理由有什麼看法呢?太監幹政、貪官汙吏、天災橫行、女真暴虐······好吧,這些史書上說的理由各位看看就行了,要是誰真的把這些理由當真的話那隻能說是天真了。
史書是誰寫的?文官、史官,或者說得更具體一些,地主縉紳出身的文官集團為了輿論以及保護自身利益所編寫出來的哄騙後人的宣傳資料。
想想我們學到的歷史中那些所謂的奸臣、權臣吧。曹操君僅僅是因為提拔了寒門士子,自身的所有功績就被抹消得差不多了;朱熹這個老扒灰因為徹底打壓女性以及所謂的道德至上成了亞聖;到了明朝,老朱家這幾個更是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被記載的沒有好人。
所以,所謂的史書我們看看就行了,套用一下現代的話,那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現在也活學活用一下。
明朝滅亡和這些文官說的理由有關系,小冰河時期糧食驟減,太監幹政確實腐敗橫行,女真人屠殺漢人那是一點不手軟,但要真的只是因為這些原因就會把諾大的明朝搞得滅亡了也有些太扯了些。
究其本質,真的把明朝這顆大樹的根挖斷的還是這些地主縉紳、東林官吏。
這些人土地兼併,造成了大量的農民不是變成了佃戶,就是變成了流民。尤其到了明朝後期,這些人兼併土地的時候連理由都不找,直接把人一趕,然後和官府說一聲,偽造一下地契就算是把人家的地拿到手了。
更可惡的是,這幫家夥還不交稅,農耕社會的主要財政收入就是農稅,地主縉紳這些不納稅的人佔有的土地越多,朝廷或者說皇帝收到的銀子越少。
好吧,你們說明朝末期資本主義經濟已經很發達了,不能單單以農耕社會的眼光來看。恩,確實也是這樣,這時候的南方都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紡織業了,要是女真入關的時間拖一下的話說不定就轉變成資本主義社會了呢,說不定就工業革命了呢······
這些說不定永遠不可能,這些紡織業乃至於海上貿易全都掌握在我所說的那些地主縉紳手裡,他們有銀子了可不會投資發明創造,就連擴大生産規模都不情不願的。這些人更願意把銀子融成一團埋到地裡,或者擴大海上貿易規模。
偏偏明朝的商業稅低的嚇人,說到這裡,我想大家也知道為啥明朝商業稅低了吧。一群朝廷大臣對皇帝喊著不要與民爭利,你要減稅,然後商業稅降到了谷底,農業稅倒是變得五花八門了。
明朝的皇帝無奈了,除非像朱元璋或者朱棣那樣的可以不忌諱的殺人,剩下的這些老朱家的只好把太監祭出來和這些東林黨打擂臺,這樣好歹還能讓皇帝有點收入,但付出的就是經過東林大力宣傳之後,滿天下傳遍了的,完全臭掉的宦官和皇帝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