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杜小鳳> 107 南梁一夢,七月皇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7 南梁一夢,七月皇子 (1 / 3)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想當初,太子自從行冠禮以後,武帝便讓他觀察處理國家事務,於是面前擠滿了奏事的內外百官。太子通曉政務,每當有說錯的或是花言巧語說假話,都能馬上分辨剖析,指出其正誤。令其慢慢改過,而未曾向武帝舉報過一人。審理案件,許多人都得到赦免或從寬,天下都稱頌太子仁德。性情寬厚仁愛能容人,喜怒不露在臉上。

太子招納有才學的人,對他們始終賞識愛重。常常自己研討經典,或與學者們商討古今學問,並且還著成文章,已成為經常之事。當時東宮有藏書近三萬卷,名士才子濟濟一堂,文章學術的盛況,是晉、宋以來從未有過的。

·

太子生性喜愛山水,經常和官員中有名望的人士在其中暢遊。一次在湖中劃船,番禺侯蕭軌強調說裡邊應該有歌女演奏。太子不正面回答,而是吟誦了左思《招隱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蕭軌慚愧而不再提此事。

太子出居東宮二十餘年,不蓄養歌妓。他死前不久,武帝賜他一班宮庭女樂,他也不甚喜愛。

·

普通年間,大軍北侵魏國,京城米價因此上漲。太子便命令給他減衣縮食。

每到雨雪不住的天氣,就派心腹左右巡視街巷,看到貧困人家和流浪在道路上的,便私下用米賑濟,每人十石。

又拿出宮中的布帛,每年縫製衣褲,各三千件,冬天用來施捨給無衣的人,而不讓知道是他做的事。

如果有人死了無棺收殮,就施捨棺木。

每聽到遠近百姓遭受賦稅勞役之苦,總會變得面色沉重。常因為戶籍與實際不符,民間負擔過重而不安。

·

吳興郡屢次因受水災歉收,有人上奏朝廷說應挖掘河道洩洪入浙江。中大通二年(530)春天,皇帝派前交州刺史王弈持符節徵發吳、吳興、信義三郡民丁去服役。

太子上疏說:“聽說現在派王弈等上東三郡民丁開挖河道,往震澤洩洪,這樣吳郡一處就不會再有水災,可以一勞永逸,以後一定能獲利。但有些事情沒有露苗頭時是難以發現的,我有一點兒不成熟的看法:聽說吳興屢年歉收,人民多外出逃荒,吳郡十城,也不是全都保收,只有信義郡去年秋天收成還好,也不是能經常多加役使的。眼下東部糧價騰貴,劫盜經常出現,當地官員,都不上報。

如今前方出征的人還沒回來,強壯勞力稀少,此次工程雖然不大,我怕也難以完成。

差吏一敲門,就成為危害民眾的虎狼。

再者出丁役之處,遠近不一,等到集合起來,就耽誤了蠶事與農耕。

去年被稱為豐年,官府與民間的糧食尚且都還不足,如果再加上現今生活無著,恐怕就會産生更大弊端。

況且那些不法之徒都在窺探虛實,如果良民都去服役,那麼盜賊就會更多起來。這樣吳興還未受益,內地已先蒙受其害。不知是否可以先放一放這項工程,等到以後富足了再說?”武帝開恩下詔照他的意見辦理。

·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