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小杜鳳簡介> 43 天災人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3 天災人禍 (1 / 2)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接下來的日子,北方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包括柔然和北魏的北方大部分地區。

舉目望去,到處一片荒涼,山龜裂的大地彷彿歷經風霜後老人臉上的皺紋,那麼清晰的深刻,那麼無奈的哀傷。

就連昔日波濤滾滾的庫河,也頓然瘦弱不堪。那在河床中心,像遊絲般孱細的河水,在緩緩地朝著呻吟著,企望延續它那無望的生命之軀。

空氣和太陽一起燃燒。樹木軟弱無力地垂下長長的手臂;百草枯黃了,匍伏在滾燙的土石之上,等待著這早來的夭亡。

曾經,柔然是北魏的重敵,為掠奪魏境的糧資和雄據大漠南北,屢犯北魏邊境。

曾經為了對付強敵柔然,北魏北部邊境設有六個軍鎮,分別是撫冥鎮、武川鎮、懷朔鎮、禦夷鎮、柔玄鎮、懷荒鎮,這些軍鎮都在現在內蒙一帶,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的重要屏障。

柔然是遊牧民族,大魏是農耕民族。遊牧民族侵略農耕民族,並不一定是為了搶奪天下,主要是經濟原因,因為他們不産茶葉不産絲綢不産美酒不産鐵器,如果買不到買不起不想買的時候,那就搶!

最初北魏的首都在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平城距離這六個軍鎮比較近,往這些地方派駐的都是最優秀的官員。

然而世事變幻,隨著北魏一統北方,柔然政權在北魏的打擊下也日益衰落,對北魏已經無法造成致命威脅,六鎮的軍事政治地位開始變輕。

北魏孝文帝遷都實行漢化,遷往洛陽的鮮卑族由孝文帝下詔在身份戶口本上改為“河南洛陽人”,而在北方特別是六鎮地區的鮮卑族及其他各族人民被洛陽政府在身份戶口本上改成“北人”。

北人和河南洛陽人的政治、經濟地位,在北魏王朝是有天壤之別的。

六鎮開始成了北魏王朝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能。戍邊計程車卒從前期的拓跋鮮卑的氏族成員變為各類刑徒流放充軍之徒,成了北魏政府的“西伯利亞”。而六鎮的統治者——上層的鎮將、參僚和豪強們,也成為北魏洛陽朝廷所歧視的“北人”。孝文帝改革後,實施了門閥化,六鎮的統治者們無論立了多大的戰功,總是被排斥在門閥以外,不能踏入北魏政府的高層政治舞臺。

六鎮的鮮卑人還依然保持著原來的鮮卑族語言、習俗,是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的最大釘子戶。他們與洛陽方保持一種文化層面上的抗衡。洛陽的貴族們瞧不起六鎮人,六鎮人也不買洛陽漢化了的鮮卑人的賬。

六鎮的軍隊也早比不得當初了,胡太後掌權期間,勞民傷財的大修佛像寺廟,任人唯親,腐敗橫行,管理混亂,任用這些軍鎮的領導時,往往不看才幹,只看關系,這些軍政領導到了六鎮,也不訓練軍隊,而是忙於做生意,讓士卒們去伐木、割草、蓋樓、送貨,不僅剋扣軍餉,還讓他們吃不飽飯,病了也不給治,士卒們苦極了。也早怨聲載道。

柔然雖然多年不敢再犯北魏邊境,可是當大旱來臨,地上的草全都枯死,牛羊紛紛餓死。接下來要餓死的就是人了!

既然反正是死,就看選擇怎樣的死法了,柔然此刻顧不得曾經被北魏軍隊追殺潰敗的傷痛。

柔然王阿那瓌也在柔玄、懷荒二鎮之間聚兵30萬,扣留北魏使臣,驅掠魏邊“良口二千,並公私驛馬、牛、羊、數十萬”,退還漠北。

北魏的北方一樣的災情嚴重,顆粒無收。到處是饑民。

自己家的豬啊,雞呀,自己沒捨得殺了吃的,那些柔然士兵一來,土匪一樣,將家裡僅有的一點餘糧和牲口搶了就跑,如果阻止他們,這些土匪舉刀就砍!

更可怕的,他們不光搶東西,幼兒,嬰兒,他們也搶。

一時間,哭喊聲震天,“這些殺千刀的畜生啦,他們還吃人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