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你好啊!2010> 第二百二十六章 可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六章 可惜 (1 / 5)

回到教室,眾人又開始繼續背起了書。

上午第一節課是語文,因此學生清晨吃過飯回來後,背的便是語文。

教室內響起的全是高中時學過的古代文人聖賢留下的經典名篇。

每一篇在中國長達上千年的歷史長河裡都曾熠熠生輝。

姜鹿溪也在背誦著語文課本上的詩詞。

整個教室裡,就只有程行在做著試題。

對於他而言,語文這一科,已經不需要他再去多加複習了。

作業本上的試題,都是姜鹿溪出的很難的題。

都已經是二次複習,也是最後一次複習了,姜鹿溪針對性出的題,就變得是很困難的題了,題出的不是很多,但這些題沒解答出一題,往往就要花費程行很長的時間。

他這一題就做了很久,但還好最終還是解答了出來。

看著不算草稿紙,光是解答過程就寫了將近一頁的算式,程行鬆了口氣,然後揉了揉腦袋,不得不說,解答出一道這樣的題,確實很費精神。

他沒有再繼續去解答下一題,而是先望了望窗外還在繼續拍打著窗戶的雨水,跟剛剛吃飯回來的時候相比,雨水顯然又大了一些,下的也更急了起來,雖然還是細雨居多,但落在身上,不消片刻,也能把衣服全都打溼。

窗外的霧氣很重,望不到學校後面的公園,也望不到更遠處的安河。

程行眺望了一會兒,然後便向左邊的姜鹿溪望了過去。

此時的姜鹿溪薄唇輕啟,正在背誦著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

對於許多人而言,認識姜白石的人或許不多,因為他沒有辛棄疾,蘇軾那麼有名,這不是姜白石的文學作品比不上前二位,而是姜白石的文章,只有到了高中時,才會出現,而在2011年,在一些偏遠貧窮的地區,沒有讀過高中,只是初中甚至小學就輟學的人太多了。

這首《揚州慢·淮左名都》,程行尤為喜歡。

此時的姜鹿溪,便將這首詞給背誦了起來。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而聽著姜鹿溪用她那清清如水的聲音將這首詞給背誦出來,程行只覺得一陣清爽,像是一陣清風從江面拂過一般。

因為姜夔本身就是一個深諳音律之人,《揚州慢》這個詞牌名,又是姜夔首創,因此這首詞也極富聲韻之美,讀起來如清水滴石,朗朗上口,再加上姜鹿溪的聲音又帶了些清冷,如甘冽的清泉一樣,聽著自然是好聽極了。

正所謂從文人詩詞文章裡辨其性格,從姜夔的詩詞文章裡,就能知道他是一個清新雋永的人,或者是用清空高潔來形容更加貼切,而姜鹿溪顯然也是這樣的人。

甚至有趣的是,兩人都姓姜。

姜鹿溪將這首詞背完後看著程行一直在盯著她看,便道:“我很喜歡姜夔這首詞的最後兩句,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嗯,這首詞我也很喜歡,你背的也很好。”程行道。

“姜夔的人生,其實跟歷史上許多懷才不遇的文人一樣,二十二歲的時候寫出了這首名滿天下的《揚州慢·淮左名都》,但四次參加科考,都沒能被選中,而在他那個年代,自1127年趙構南京稱帝后,十餘年間,南宋經歷紹興和議,放棄了淮河以北地區。朝政腐敗,奸臣輩出,四次科考都沒有被選中之後,仕途不順的姜夔,一直都生活在顛沛流離中。其實那個年代,同樣有著這樣遭遇的不只是他一個,在大的時代背景下,如辛棄疾,陸游,楊萬里,都是一樣。”程行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