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是,皇上。”
李三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他對蕭銘忠心耿耿,在他看來,他的一切都是蕭銘給的。
二人又說了一會兒話,蕭銘讓李三加強對青州的監管,這才讓他離去。
送走李三,蕭銘陷入了沉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現在北方還沒有一統,這么蛾子就一個接著一個了。
先是俞明反對取消士農工商,接著便是這個法學會,而且這還是龐玉坤支援的。
身為君王,蕭銘相信所有的大臣,同時對所有的大臣也都抱著一絲戒心,這種矛盾的心理頓時讓他體會到了什麼叫孤家寡人。
現在他已經不是政治小白,他明白自己坐上這個位置的同時,自己和官僚集團便形成了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君王為了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必然會打擊官僚和權貴,防止這個階層中出現威脅自己的人。
而同時官僚和權貴因為擔心君王隨時會把刀子架在自己脖子上,也會想方設法限制君王的權利。
於是,這種對抗的結果便是西方出現了議會,産生了君主立憲,君主的權利被架空,最終權貴勝利。
而這種矛盾在大渝國歷史上表現的形勢便是謀逆,叛亂。
所以,盡管他相信龐玉坤,但是心中同時留著一絲餘地,龐玉坤是這法學會的支持者,這法學會最終會宣揚什麼思想誰也不清楚,他不能不防。
不過法學會的成立也證明百家爭鳴的思潮正在複蘇,思想是一把雙刃劍,他需要及時引導。
因為這幾件事,蕭銘也沒了批閱奏摺的興致,伸了伸懶腰他向慈仁殿而去,正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總是用現代思維去考慮古人的想法是很危險的,這種隔閡不利於國家的統治,所以他喜歡直接去問皇太後,因為皇太後的想法往往就是這些大臣的想法。
瞭解了大臣想法的本質,他才能選擇推行變革的方法方式。
在他前往慈仁殿的時候,錢大富到了議政殿。
面對依舊跪在議政殿的俞明,錢大富說道:“戶部尚書俞明接旨!”
“臣領旨!”俞明心中一驚,忽然有了種不詳的預感。
“戶部尚書俞明不思政務,擾亂朝政,其行其德不配戶部尚書之責,從今日起革職待用,欽此!”錢大富朗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