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恆所說的攤丁入畝,與他前世記憶中的將土地分給百姓相同。
當然,土地國有,既是土地能夠分給百姓,但是其根本意義上百姓只是佃農。
這條王令,推行不難。
因為大部分土地歸為貴族私有,百姓本就是其下的佃農。
相對而言,不會變的更差,只會變的更好,自是不會抗拒。
只是,這樣的土地政策如果在中途不找到另外一條路,最終還是得崩盤。
魏恆所說的攤丁入畝,是將田地分給一家人,由那一家人自由分配,日後收稅也是按照田地的面積徵收。
這其中,有一個嚴重的問題。
比如說,一家人擁有十畝田地,十某是固定的。
然後這一家人生了三兄弟,三兄弟長大分家,一家只能分三畝三的田地。
再然後三兄弟又各自生三個兒子,等到兒子長大繼續分家產,最終每家只能分到一點一畝的天地。
十畝能夠養活一家子,一點一畝只能等著餓死。
所以,這個政策初期極好,中後期就不行了。
在魏恆前世記憶中,正是因為科技橫飛、工廠眾多,方才避免出現那等情況。
不然.....
因此,魏恆清楚想要解決日後土地不夠分的問題,就得大力發展科技建廠,同時還得長久不衰的做著獨門生意。
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日後一家人土地不夠分的情況!
而這,也是為什麼魏恆制定了薄利多銷,遏制他國與之搶生意的原因。
只要他能保證國內的相關產業經久不衰,百姓們日後就不會只種田地和造娃導致入不敷出、天地不夠子女分的情況。“喏!”魏或應了一聲,在魏恆的示意下離開大殿。
自魏恆將造紙術和紡車等圖紙繪製出來,就開始著手準備相關的事情。
此間,只有他擁有造紙的方法。
只要將紙張弄出來,那麼就是銷往列國的獨門生意。
將紙張造出來,魏恆打算薄利多銷,賣的列國中去。
當然,只有他擁有造紙術,大可高價售賣紙張。
可是,高價售賣,能夠有金銀購買的人必然只有貴族階級,對比萬民數量終究有些。
而且,這還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