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資料裡查不到,”王詩星託了託眼鏡說道,“不過,今天在戶曹交接房子的時候,我見到那八套小房子都是邊長十步的規格,我就問曹吏為什麼這些房子都剛好十步見方。他回答說,十步見方正好就是一畝。我又問他一步有多長,他說六尺長。我知道漢代一尺有286米。按照這個來算,十步見方就是192.1平米。”
王嬈用手機計算機計算了一下,說道:“21世紀1市畝是666.67平米,那麼192.1平米等於0.288市畝。原來漢代一畝不到21世紀的三分之一市畝。”
劉伯笑道:“這麼算,每人一頃土地也不少啊,一頃就是我們的28.8畝,如果有21世紀的産量,一畝單季一千斤,一年兩季兩千斤,我們每人的土地可以生産糧食五六萬斤,42頃就是差不多二百五十萬斤。”
王詩星道:“劉伯,這個年代一戶人家標準耕地就是一百畝,農民仍然這麼貧窮,說明産量非常低。”
“能不低嗎,”劉伯道,“那晚見到的稻田,那樣種糧能有什麼産量。以後大家的土地,都由我來種,給我足夠的人手就行了。”
姚江山問道:“劉伯,這個時代沒有農藥和化肥,也沒有優良品種,我們除了種植技術更加先進之外其他優勢都不存在,你估計能把産量提高多少?”
劉伯道:“很原始的農業我小時候也種過,七八十年代時我們的農業也相當原始,農藥化肥都奇缺,優良品種也沒有,只要認真耕種,水利充足,畝産十三萬斤那種衛星我們不放,單季四五百斤不會有問題。只是不知道這個時代的産量,但我看了那些稻田,我估計兩百斤都困難。而且看這長勢,一年最多一季。”
“能達到單季400斤,年産800斤,差不多是我們時代的一半,這已經很高産了。我們1209市畝土地生産96萬多斤稻穀,成米率按6成算,有58萬斤米,可以供1600多人吃飯啊。”王詩星興奮道,“如果我們努力賺錢購買土地,兩三年後我們的土地再增加幾倍,我們供養上萬人的軍隊就不成問題。劉伯以後就是我們的典農校尉了。”
劉伯道:“典農校尉是什麼官?”
王詩星道:“專管農業的最大的官。”
“沒想到穿越到古代,我也能當農業部長。”劉伯哈哈一笑,“什麼時候把車子造出來,我是不是還可以兼任交通部長。”
眾人大笑。
季龍道:“那麼,農業、養殖業以及一些副食品的生産,這方面就請劉伯負責。挖煤的事情,交給阿罡負責。煤炭挖出來之後,一方面必須盡快研製出蜂窩煤,我們需要賣煤賺錢,另一方面,盡快投入到冶鐵和燒制玻璃上來。冶鐵的事,包括煉出好鐵後使用鋼鐵生産各種器械,由阿山負責。燒制玻璃的事,包括玻璃燒製成功後建立化學實驗室,就由阿海負責。其他同學根據自己的專長或者興趣,想跟誰幹跟誰幹,喜歡跟阿山研究蒸汽機的就去阿山那裡報道,想跟阿海研究塑膠和人造橡膠的就去阿海那裡報道,喜歡挖煤去找阿罡報道。”
陳至罡道:“挖煤不需要太多人,有足夠的工人就行,我一個人來幹,你們大家經常組織人去幫我檢查安全漏洞,發現問題幫我一起解決問題就可以了。我保管給大家挖出足夠的煤,你們需要多少我挖出多少。”
“都沒有這些專長,也不感興趣的呢?”朱忻雨問道。
“那就自己想幹什麼幹什麼。我們所學的東西都是超越這個時代的,不管大家做什麼,對歷史都是一種推進。比如阿坤可以繼續辦樂隊,我們同學人員不足,可以從古人中招募成員。雙雙可以繼續畫畫——當然,得等到我們把新紙造出來,忻雨、阿芸也可以繼續跳熱舞,琪琪可以繼續當吃貨……”
眾人鬨然大笑。
季龍道:“笑什麼,美食難道不值得推廣嗎,你看古人吃的,就那飯菜還敢懷疑我們暴飲暴食。”
眾人又笑。
“阿龍,吃飯的問題劉伯幫我們解決了,可是醫療的問題呢?”劉嬌嬌道,“我想組建一個醫學研究小組,你看行嗎?”
季龍道:“怎麼不行,而且是必須要組建的。”
季龍摸了摸肚子,這才發現肚子什麼時候開始已經完全不疼了,說明早就好了。
季龍繼續說道:“昨晚拉肚沒法睡覺,跟你聊了很長時間,我才知道不論東方西方,數千年來人類的平均壽命都只有35歲左右,中國歷代皇帝享受最好的醫療條件和生活待遇,也才平均39歲。我想,如果他們不是大多成年後才即位,恐怕平均壽命跟老百姓差不多。”
“真的差不多,甚至還更差,”劉嬌嬌插話道,“康熙歲,20個公主平均不到17歲。之所以人們常用康熙的兒女做例子,是因為他子女眾多,而且大都被記錄下來,樣本夠大,資料較為典型,要是把歷代所有皇子公主都加起來平均,這個資料也沒有多大區別。”
王詩星道:“阿嬌說得有道理。我們所處的這個東漢時代,好幾代皇帝都沒有子嗣。比如今上劉宏就不是漢桓帝的兒子,因為漢桓帝沒有子嗣,所以旁支的劉宏得以繼位。這些皇帝三宮六院,有的也有女兒,為什麼還經常沒有子嗣,估計子女夭折率非常高。漢靈帝劉宏有記載的也只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他大概出生不久就夭折,所以沒有記錄。劉宏自己本身也5歲死。”
眾人大多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歷史真相,都有點不敢相信:沒想到生在帝王之家,生活待遇這麼好,都還這麼慘,連21世紀的普通百姓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