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天命風水師張重陽> 153 鎮龍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53 鎮龍脈 (1 / 2)

知行觀,我還是從上次那個拉飼料的何大叔口裡有所瞭解,不知道這次去拜會白道士,他會不會給我一個全新的答覆。

知行觀的路不好走,但對我們三個練家子來說也沒什麼。

我們走一段又要等林素問,不然早就到了知行觀。

大概沿著山路走了一個多小時,終於看到了佇立在雲霧裡的知行觀一角。

先前我就曾看過知行觀的地勢,看起來是鎮在龍頭之上,難不成這是一條惡龍嗎?

陽宅風水和陰宅風水並不完全一樣,但也有許多可取之處。

都是看龍脈的走向,觀砂察水。

堪輿學中的砂水,高一寸為砂,低一寸為水,龍脈中最強調藏風納氣,砂和水的根本作用就是界氣。

但是兩者的界氣用處是不同的,砂的界氣用處主要是藏風,水的界氣用處主要是納氣,包括朝山案山、樂山、青龍白虎。羅城,侍砂,水口山等等。

水分清了砂水的界氣的用處的不同,就很容易分辨砂和水,堪輿學當中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砂和水兩大類。

這就是兩者的相通之處。

龍脈,是指起伏的山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別生氣,分陰陽。必須瞭解來龍去脈,才能判斷因果吉凶。

風水業內公認:崑崙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是龍中的祖龍(根龍)。龍脈從崑崙開始發源延伸到世界各地。龍脈的佈局結構和分級,類似一棵大樹有根龍、幹龍、支龍、葉龍。一般龍脈靈氣聚集之地(開花結果)被認為是風水寶地(龍穴)。

所謂祖宗山,就是山脈的出處,群山起源之處,父母山就是山脈的入首處,審氣脈即指審祝山脈是否曲伏有致,山脈分脊合脊是否有輪暈,有輪有暈為吉,否則為兇。還有尋龍需分九勢,九種龍勢中有: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巨龍、針龍、騰龍、領群龍。來龍就要山勢曲折婉轉,賓士遠赴。

炎夏三條龍脈,都是從崑崙山開枝散葉。

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

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呼。

平地也有龍脈,其標誌是微地形和水流。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總之,風水龍脈大致反映了我國的山脈走向。

中華地理的樸素認識,是千百年經驗的積累。成語“來龍去脈”就源於此。山脈有不同的走勢,因此龍就有不同的姿勢。

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因而,龍脈離不開山與水。自古以來,山環水抱之地都是風水寶地。即便是拋開風水學、龍脈說的觀念不談,任何人在這種山奇水秀的環境中成長、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種和諧、和樂的享受。

但不知為何,知行觀的龍脈總給我一種惡龍入海的感覺,明明周身龍氣沛然,卻總讓人心神不寧。

而知行觀就如同一把利劍一樣,將龍頭釘死,介於白道士城隍老爺的身份,我現在懷疑這條龍脈肯定大有來頭,說不定還真是惡龍,知行觀就是因為鎮壓它而存在的。

如果要是這樣,是否就能解釋清楚知行觀之前發生的大火?因為惡龍不伏誅,必然會興風作浪。

算了,我要當面問問白道士。

我們四人走進知行觀內,白猴子正在院子裡等著,貓爺一下從我肩頭跳了下去,和白猴子打成一片,我心想畜生就是畜生,還知道找同類。

“白先生,我又來打擾你了。”我站在院子裡高聲呼喊,白道士的聲音從房子裡傳了出來,:“請進吧!”。

我們四人這才走進去,林素問嘀咕道:“誰能想到這個破道觀里居然住著一個城隍老爺。”。

來到屋子內,白道士已經給我們倒了四杯茶,我現在明白了,我的陽火之所以能穩如磐石,這都是白道士在暗中加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