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陳家村發生了這麼大的事,全村幾百口人都成了遊魂的狀態,這要是不驚動城隍,我們有十個膽子也不敢擅作主張讓他們還陽。
城隍在每個地方都有,不管是城市還是鄉下。
只不過現在在很多大城市裡取締了城隍廟,而在鄉下還有許多這樣的廟宇。
九州文化源遠流長,不同地方祭拜的神仙不一樣,但管理陰魂的第一站都是城隍,不過有些地方的稱呼並不一樣。
就像渝州這邊,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鄉下還有許多土地廟。
這種土地廟陳設簡單,就是兩塊青石板堆砌而成,很矮,完全不像一個廟該有的樣子,當地人都稱之為土地廟。
按照我的推測,應該和城隍廟的作用是一樣。
只不過這種城隍很可能是上面安排的跑腿的,就是正統城隍爺收服的小弟,一些有道行的鬼魅。
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管理本地陰魂,因為地府和人間是一樣,他們也是有制度的,城隍手裡有一本生死簿,詳細記錄當地的人口數量增加,就和現在的派出所一樣。
全國各地都有。
他們統歸地府管理,第一責任人是判官。
一個地方的生老病死他們手裡都有詳細記錄。
而且人死之後的第一站就是城隍廟,至於還有一些北方地區則是信奉的五道爺,職責都差不多。
城隍廟雖說聽起來不咋地,但是很厲害的,都是一些名人大佬死後才能當城隍爺。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縣太爺(是真正專門負責人一生福壽祿和惡罰明的官職,而且不是神,稱呼為城隍、判官等)。
注意,這裡是大城隍爺,統管一個縣的生死,他手下還有區、鎮、村、一級一級管理,井然有序。
縣上面也還有巡撫和總督啊。
城隍爺並不是神,從某些意義上來講應該還屬於鬼。
城隍在明清以後,成為一個神的官職,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為省級行政區所奉祀,相當於陽間的巡撫。府城隍相當於陽間的知府,縣城隍相當於陽間的縣令。
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標準正直聰明的歷史人物。
比如東南三大城隍:蘇州城隍春申君黃歇、杭州城隍文天祥、浦東二城隍秦裕伯。
各地城隍一般多由歷史上的忠良賢達來擔任,如福建都城隍廟奉祀的是劉邦的御史大夫周苛因忠貞不屈,痛斥項羽,而被處烹刑。
戰國時代的春申君黃歇,封他為大大統領及萬戶候,因連橫抗秦有功,即被奉祀為蘇州城隍。
也有一些是對當地開化民智,提高民生有很大貢獻的國主或官員,如川蜀縉雲縣城隍就是縉雲縣首任知縣李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