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陰人的槍炮確實厲害,真要衝上去想必也能打贏,但是不知道要死傷多少人才能做到。
所以他們已經是商量好了,就這麼將這些陰人圍著,圍上十天半個月,生生地餓死、困死他們。
想到了這樣一點後,何玉成不僅是意氣風發,更是有著一個說不出的期待。
朝廷數萬大軍,耗費了無數錢糧、死傷慘重之下,卻眼見著連羊城都要被陰人打了下來。
在如此危機之下,自己領著一眾父老大敗陰人,那一個驚天的功勞豈不是能直抵禦前,今後自己就能簡在帝心,封侯拜相也不再是奢望?
不過在何玉成意氣風發的時候,也不是一點煩惱都沒有。
尤其是在轉動眼神間,不經意看到了蟠龍崗上的四方炮臺,想到了上面那些自稱是種花家子孫,絕對不是青人的玄戈營眾人。
不同於眾多大字不識一個的鄉間百姓,何玉成自幼喜歡讀書,而且讀了很多禁書。
自然也是知道,昔日漢唐、甚至是在大明時期,這一塊土地上的國度是多麼的強大和富饒、輝煌。
他們那一種的盛世,才是真正的盛世,
而不是康乾時期,靠著外來的地瓜這樣一些高產作物,沒餓死太多人的盛世。
畢竟就連大明一朝,在大青各種抹黑之下,依然不能掩蓋那些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永不割地求和、不和親的事實。
還有大青入關前後,死在他們刀下的同胞,又何止二百多萬?
所以對於四方炮臺上,玄戈營那些鐵骨錚錚的漢子們,何玉成感到了一種本能的親近和佩服。
問題在當前的大環境下,他又能怎樣?
他敢帶著鄉親們打青人洋鬼子,卻是不敢反了大青,甚至還想將一身的本事,賣給愛新覺羅的帝王家。
“哎!漢唐、大明,漢家正朔這些休要再亂想。
說白了,不過是成王敗寇而已;只要當今聖上聖明,朝廷對天下百姓一視同仁,其實滿漢也無甚緊要。”
最終,何玉成用這樣的一個理由,勉強地說服了自己。
說是勉強,那是他其實知道,那一位皇帝陛下實在說不上聖明,這樣一個有著數百萬吃著鐵桿莊稼的朝廷,更說不上什麼一視同仁。
只是為了個人、家族的命運,讓他不往這方面去想罷了。
而有著這樣想法的人,在如今羊城外的人群中,絕對不止只有何玉成一人……
******
陰軍因為恐懼著對方那一個驚人的數量,百姓們因為畏懼於陰人的槍炮犀利,雙方就此進入了僵持之中。
這樣的情況若是發展下去,自然有利於百姓一方。
可偏偏這一個時候,大青在羊城的皇親國戚,還有高官們的騷操作來了。
當時間到了子時出頭,何玉成正在遠遠打量著當前正躲在大營中,根本就是不敢出來的陰人一方動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