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還有著好些明明排在200名之外,按道理今日沒有資格進入養殖場的農夫們,依然是沒有離開。
繼續地排到隊伍後面,希望今天萬一胡帥的手下能多放一些人進去參觀。
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之後,牛僧孺這一個原本歷史上晚唐著名宰相的臉上,露出了很是欣慰的笑容來。
要知道,當初發現了養殖場中,眾多珍寶一般的作物和養殖技術,胡彪等人都願意拿出來的時候。
寒門出身、知道民間疾苦的牛僧孺,那可是高興壞了。
以為只要將這些推廣開來,就能讓大唐百姓不再餓肚子,能夠時不時的吃上一頓酒肉,完全是萬家生佛一般的功勞。
可惜是,在他對外放出了訊息:
養殖場願意免費提供一些先進技術,並且平價提供雞鴨鵝、小豬崽子等種苗的時候,整個長安城根本就沒有人上門。
用好些聽到訊息後,腦殼快昂到了天上的農夫,嘴裡很是不屑的話來說:
“我們種了一輩子的地,養了一輩子的禽畜,還能比不過一些戰場上下來的廝殺漢?他們跟我們學學還差不多。”
總之,在最初的兩三個月時間裡,鬼都沒有一個上門。
幸運的是,就好像鋒利的錐子若是放到了麻袋中,總會刺破袋子露出了鋒芒一般。
養殖場裡的這麼多好東西,不可能永遠無視;隨著大量的雞鴨肉和蛋類逐漸上市,終於有農夫發現了養殖場這裡的技術,似乎真有一點了不得。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不過是來了第一批參觀者。
之後極短的一段時間裡,養殖場就已經是無比的火爆了起來;前來參觀的人員,從最初的幾人、幾十人,一直到現在的數百上千人。
因為只要是莊稼人,就沒有辦法拒絕不用喂什麼糧食,幾個月就能長大、每天都能生一個雞子的老母雞。
一年下來,就能長得肥肥胖胖的一口大肥豬。
他們之所以還沒有在自家養上一些,僅僅是需要靠著參觀的方式,從養殖場學習一下技術而已……
如同每天日常的工作一樣,牛僧孺親自帶著兩百人,在養殖場中轉悠了起來。
一邊轉悠,一邊拿著鐵皮喇叭詳細地介紹,如何堆肥養蚯蚓,如何用蚯蚓餵養雞鴨鵝和肥豬。
雞舍大規模養雞的技術要點,在不同的生長週期,又該注意哪些病害,一些簡單的治療手段等等。
反正整個過程,一點都沒有技術隱瞞。
不同的是在一圈轉悠了下來,說得他口乾舌燥了之後。
其他的百姓都去買用著土炕技術,人工孵化的雞鴨種苗的時候,一個滿臉風霜之色中年男子走到了牛僧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