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樣的兵力增加,也並不是沒有代價的。
這麼多部隊的調動、消耗,所需要的物質數量是驚人的,
代表著島國原本就糟糕的財政,用遠比歷史上要更快的速度消耗著;只要這一場戰爭持續上三五個月,島國的經濟直接就垮了,從而導致戰爭的失敗。
當然,前提是大青能堅持這麼長時間的話。
大青一方,因為鬼子一方在朝島強大的兵力壓力,李中堂也是幾乎扒拉自己的所有家底,拼命地調兵入朝了。
但是就算這樣,目前在平嚷城一地的總兵力上,也只有2.5萬多人。
好在他們在平嚷城放守,有著地勢和防禦工事上的優勢;根據一眾軍頭們的經驗,麾下的將士們躲在工事後放槍,戰鬥勇氣還算尚可。
另外,還有著平安道觀察使閔丙奭,積極協助青軍作戰。
想要在大青和島國之間左右逢源,不想一家獨大的朝島新攝政大院君,也暗中給他們傳遞訊息。
以上這些優勢,還是拉平雙方之間因為兵力差距,所造成的劣勢;前提是主持平嚷城一戰的總指揮葉志超,能夠把握住和轉化這些優勢的話。
在率軍出發的這一天,山縣有棚騎在了一匹高頭大馬上。
身邊左右位置上都是穿著西式軍裝,扛著步槍、排著整齊縱隊的帝國士兵,臉上都帶著首戰得勝之下高昂計程車氣。
大路兩邊的位置上,則是一片延綿到了天邊的稻田,畢竟此地的漢江平原,屬於整個朝島少有的平原和主要糧食產區。
因為如今朝島的水稻,一年只能種植一季的原因。
當山縣向著稻田看去的時候,除了一些面色驚恐的朝島百姓,恭敬地匍匐在田埂上,向著大軍行禮之外。
還能看到已經快成熟的金色稻浪,在眼前不斷地起伏;頓時對於來自島國的鬼子們來說,充滿了一種說不出的富饒感。
見狀之下,山縣忍不住開口大喊起來:
“帝國的勇士們,光是多山的朝島,土地已經是如此的肥沃、富饒,那麼佔據了廣闊大陸的大青,一定會比起這裡好上太多。
腐朽的大青和青人,已經沒有資格佔據他們了。
只有我們島國,這個在遠東地區最先開化的民族,才有資格佔據這一塊土地;島國板載、陛下板載~”
山縣的聲音才是落下,身邊的鬼子士兵們也是跟著大喊起來,然後似乎所有鬼子都跟著大喊起來。
一時間,這樣一種‘板載’的喊聲,傳出了老遠的距離。
對了!以上鬼子3.3萬人,本次是一路分兵四路進攻平嚷城的。
坦白說,這樣反而導致了兵力上的分散,並不是一個多好的戰術。
可惜的是,大青一方先有李中堂為大軍,制定了一個‘先定守局,再圖進取’的作戰方針。
後面還有葉志超,這個李中堂最為信任的手下,所表現出來的膽小昏聵。
原本左保貴等將領,還打算趁著攻打鬼子一方在行軍時,還有立足未穩之前主動出擊挫其銳氣。
但是這些行動和計劃,不斷遭到了葉志超的阻撓;最終導致了鬼子的大軍,遂順利完成了對平嚷城的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