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了這個什麼‘文明戲班’後,父女倆人吃得好、住得也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寧生活之後,再也不想回到了之前的日子。
因此對於今日的演出,分外也是看重了起來。
其二,阿狸姑娘讓她從事的活計,說起來實在很是有些古怪。
更為準確地說,不是讓她給人唱曲,也不是給人唱戲,而是一種之前從未聽說過的什麼話劇。
雖然在之前的半個月的時間裡,她也與一些新認識的同伴們,將今日要上演的一出話劇,都反覆排練得好些次。
只是臨到了開演之前,二妮心中依然是沒有半點底氣,
並且隨著時間的越來越近,外面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用現代位面的一句話來說,那叫慌得一批……
數分鐘後,在戲班裡如今充當著劇團奏樂和後勤人員父親,在‘當~’的一下中,敲響了一面銅鑼後。
二妮心中慌張的情緒,算是達到了頂點的程度。
因為鑼鼓聲,代表著二妮自從加入了‘文明戲班’之後的首次演出,已經正式地開始了。
在巨大的驚慌中,二妮在本能間看了一眼左手邊的位置上,此刻穿著一襲長衫,依舊裝扮成了一個俊俏公子哥模樣的東家阿狸。
看到了對方,那一個鼓勵的眼神後,二妮深莫名地安心了好些。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穿著一身滿是補丁戲服,完全是一個鄉下姑娘打扮的她,從僅僅拉著一塊幕布的簡易後臺,腰桿子一扭就出場了。
本場話劇的名稱,叫做《白河上的縴夫》。
整體的劇情,也不算是如何複雜,甚至在青末這一個年代來說,算是一個大家早就很有些習以為常的故事。
講的內容是:小翠一家五口,原本是中原省的一家農戶。
原本日子雖然過得艱苦,但也是勉強過得下去。
可惜在小翠十六歲那一年中原省大旱,幾乎是大半年都沒有下過雨,地裡的莊稼那叫一個顆粒無收。
無奈之下,一家人只能是出門求活,一路乞討著打算來去津門混生活。
走到了半路的時候,她娘因為每天把不多的食物,基本上省出來給他們幾個吃,在半路上就是餓死了。
好在一路艱辛之下,小翠和父親、兩個哥哥。
家裡剩下的四人活著來到了津門這裡,並且哥哥和父親三人,還在很快之後找到了新的活計:縴夫。
主要是在日積月累之下,白河上有一段距離河道淤泥太多,貨船在載重了之後,根本無法靠著自身力量透過。
於是給他們拉縴的縴夫,這一個職業就是為之誕生。
之後,一家四口就在河邊荒地搭了兩間窩棚,就此地生活了下來。
平日裡家中男丁在河邊拉縴,小翠本人的話,則是留在家裡縫縫補補、做飯這些。
最初的半年,除了每天下工回來之後,父親和哥哥兩人累的話也不想多說一句,其他一切都還算是比較的順利。
一家四口能吃飽飯,還存下了二兩多銀子。